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

/ 1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

白丽芳

李海霞张彩霞(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450002)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衰竭患者(ESRD)的一种有效替代疗法在临床已广泛应用,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透析患者由于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血液透析风险性增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可提高者透析的成功率,保证血液透析治疗顺利完成。笔者在这里对临床护理体会做一总结,以期有所参考。

1透析患者心理特点

透析患者由于其发病的固有特点:治疗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这些心理障碍又可能导致疾病复发,影响透析效果。由于长期透析可以引发许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所以给病人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大多数患者心理压力大,其心理特点总结如下:

1.1焦虑、恐惧的心理

芋彤华认为患者需要长期透析来改善症状,透析中经常会引起不适,动、静脉穿刺疼痛等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1]。在治疗过程中即使是机器出现一些问题,也会加重患者的疑虑。期待透析后能够痊愈摆脱血滤治疗也增加了焦虑的情绪。

1.2悲观、自责的心理

因为长期透析不能工作,担心自己成为家庭的负担,特别是中年人更是如此,常常自责,所以精神压力大。随着病情的发展,透析次数增加,患者经常出现寡言少语、伤心流泪、失眠,对周围的事物、他人的言行及环境的变化等都表现得很敏感,因而产生悲观的心理,甚至拒绝治疗或产生自杀念头。

1.3否认、失望的心理

在透析的初期阶段,由于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有些患者不能接受诊断结果,或将信将疑、心存侥幸,多不规律血透,以致耽误治疗,发生心衰、肺水肿等并发症。到最后随着血透频率的增加,长期的饮食控制,均使患者感到难以忍受,最后就对自己失去信心,倍感失望。

1.4抑郁、应激的心理

长期透析使患者自身形象多数发生改变,如皮肤苍白、脱屑瘙痒、色素沉着、内瘘疤痕等,甚至存在性功能、性欲减退现象,因此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抑郁心理等。高峰等对64例透析患者心理调查分析显示患者情绪不稳定,遇到刺激有强烈情绪反应,表现为易怒等逆反性行为[2]。

2护理对策

2.1加强自身修养,构建护患和谐

护士应加强自身修养,以热情的服务、精湛的技术,给患者以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充分理解、尊重患者,建立平等、信任的护患关系;学习掌握沟通技巧,尽量多了解患者基本情况,针对性实施有效的“个体化”护理;对自制力差的患者,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应善意劝导,尽量不使用批评责怪的语气,使患者自觉体会其中的利害关系,最终积极配合治疗。

2.2注重心理疏导,加强析中巡视

详细告知患者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并发症,使患者心中有数;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指导患者放松技巧;最好把性格相近、有共同语言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或同一透析时间,使患者之间多一些交流和沟通,以积极的心态配合透析治疗。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做出准确判断,采取积极措施,以取得患者谅解;指导患者合理进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透析处方,尽量做到“无症状”透析。

2.3争取家人配合,全程健康教育

绝大多数的透析病人是由家属照顾,家属的情绪、行为对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有直接影响,家属对治疗信心不足,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3]。造成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疾病知识的缺乏,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获得相关知识,改变错误认知,建立正确的行为和健康的认知,从而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3结语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对健康的关注,医学模式已经进入到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整体医学阶段,所以在治疗和护理中我们要注重整体观。对血液透析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心理状况不但善变而且多重情绪夹杂,护理过程中更是要求要有责任心、细心、热心,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及家属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进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及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芋彤华.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变化与护理[J].中原医刊,2005,32(24):82-83.

[2]高峰,贺晓,等.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7,35(3):435.

[3]王俊英.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06,38(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