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2

如何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意识

姜瑞

姜瑞(新疆乌鲁木齐县六十户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其内容非常广泛,那么如何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意识呢?

1.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方面。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的眼、鼻、口、手、大脑等器官都在动,并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这种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是一种体验学习,是一种探究学习,强调“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它必须走出课堂,面向生活,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全员参与,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和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意识。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粉刷墙壁”一课。在教学时,我首先划分了3个组即:测量组、计算组、购买涂料组。让学生们自由选择,并给出时间让学生们在教室里展开实地测量活动,力求做到准确无误,然后把测量的数据填在表格里,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合作讨论,学生明白了要收集调查的数据有很多,需要计算的数据也很多,首先要把它们列成表格,只有这样才能思路清晰有条有理。粉刷墙壁的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发展学生实际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的教学实践活动展示的是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学生不仅需要讨论研究,而且还需要掌握一系列动手操作的技能、方法,效果很好。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前就讲过的一段话: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使儿童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最佳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使儿童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老师强加的。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是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出发基于自身兴趣、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指导学生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访问有关的工作人员并做好调查记录,自己试着整理资料。课上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学习兴趣高涨,教师及时进行点拨,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通过活动,学生亲历了查阅文献,上网查询和实地调查,以及数据整理和统计等工作,培养了学生开展科学小研究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意识。

2.问题意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展丌的,学生经过“困惑一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反思之后,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量一量找规律”一课,学生们在自制简易秤的同时,提出了很多问题,皮筋有弹性,可以拉长,那么它的伸长、弹性有什么规律呢?再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确定起跑线”一课,学生们在观看2008年奥运会400米赛跑情景后,马上就提出为什么运动员们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如何确定起跑线才能保证每个运动员跑的长度是相等的等等。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是让学生将实践、体验的收获整理,形成多种多样的成果如:报告、图片、表演、作品等,进行评价、交流、研讨、辩论。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与辨证思考。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实践了没有,经历了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课掌上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体验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汇报内容”的质量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往往很多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最要注意的一点。

3.实践能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然而,创新也好,素质也罢,是教不出来的。只有学生主动“动”起来,到实践中去感悟、积累才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活泼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学生通过参与课题,扩充了数学知识体系(如报刊杂志,大众传播,统计等)来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利用好综合实践课这块教学阵地,让综合实践课走进生活,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你奇过贺卡吗?”一课,首先要求学生结合阅读资料中提供的数学信息综合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估算,渗透了统计知识的运用。其次再进行实地操作,从我做起,并向周围的人宣传“节约用纸,拯救森林”的环保意识,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身心发展未成熟,同时可塑性强,他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不满足于单纯书本知识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同时小学生的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了初步认识,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因此,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众多的课程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性、开放性与实用性尤为突出,能让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观察与实践”、“猜测与验证”、“收集与处理”中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