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非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侯烈武

邻水县中医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638500

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CT检查方式,对照组采用TM检查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检查结果显示,CT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6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测方式能有效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检出准确性,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因此,可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依据,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CT检查;TM检测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肺癌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作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肺癌已成为了临床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类型之一,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为探究CT诊断与TM诊断的区别,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检查方式和TM检查方式进行检验,对比二者的诊断率等情况,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在23~68岁之间,平均为(46.73±6.27)岁;有吸烟史的患者有37例(82.22%);腺癌28例(62.22%),鳞癌17(37.78%)。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64.44%),女性16例(35.56%),年龄在23~65岁之间,平均为(44.79±6.35)岁,有吸烟史的患者有33例(73.33%),腺癌29例(64.44%),鳞癌16例(35.55%)。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胸痛、咳嗽、咯血、发热、气促等。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表明,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情况方面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CT检查

观察组患者均采用SiemensEmotion螺旋CT扫描仪进行胸部检查,其中螺距为1.5,130KV,130mA,1.5s。层厚为8mm,层间距也为8mm,检查开始时需嘱患者深吸气,扫描从肺尖至膈角,在病变区域可加作3=5mm的薄层扫描。执行扫描约片需要由3名副高级以上医师执行,以提高阅片的准确性。

1.2.2血清TM测定[2]

对照组患者行血清TM测定,于早晨空腹取静脉血,采用免疫放射法(IRMA法)检查细胞的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测定方法为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其中CYFRA21-1阳性值标准为>3.3ngmL,CEA为>ngmL。

1.3评价标准

患者的满意度评级情况分为三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其中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x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P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测方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符合率比较

检查结果显示,CT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6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人体的肺器官属于较容易发生原发性癌细胞的器官,同时也是较为容易出现癌细胞转移的器官[3]。肺癌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预后效果非常不佳。而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能够及时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能有效增强患者的预后效果[4]。目前,传统上主要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主,该诊断方式能够清楚地观察到肿瘤的位置、回声、血流运行情况等,然而受到分辨率低的影响,对直径较小的肿块诊出率相对较低,会增加疾病的误诊或漏诊的几率。

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CT逐渐应用于临床检查检查原发性肺癌中,该检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可反复检查、准确率高的特点,行扫描期间受周围血管干扰相对较小。而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CT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已能够对基物质浓度值进行定量测定,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5]。为此,可为肺癌的诊断提供了一定参考。而在本研究的检测结果对比过程中发现,采取CT进行检测的其诊断符合率高达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2.22%),且患者的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取CT检测方式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玉凤,夏淦林.~(18)F-FDG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区域淋巴结诊断及分期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03:70-74.

[2]孙虎.CT联合TM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02:281-283.

[3]沈静娴,谢传淼,习勉,等.能谱CT定量指标在鉴别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中的价值[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05:738-743.

[4]孙虎.CT联合TM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02:281-283.

[5]赵静茹,努尔兰,文智.多层螺旋CT对术前非小细胞肺癌分期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09:68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