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中毒的中医内科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氯丙嗪中毒的中医内科治疗

张立国

张立国(黑龙江省克东县润津卫生院161800)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4-0421-02

【摘要】氯丙嗪为吩噻嗪类药物,抗精神失常,催眠镇吐,安神降温,用治癫狂。误用或使用不当,中毒伤脑,内脏功能失调。常量使用,亦有毒副作用,临床应引起注意。目的讨论氯丙嗪中毒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通过患者的症状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氯丙嗪中毒的治疗时机很关键,中毒较轻,发现及时,急救得力,一般可获救。中毒较甚,迅速出现昏迷晕厥,抽搐震颤,尿少或闭,黄疸肝大,为中毒后危重之象,预后不佳。

【关键词】氯丙嗪中毒中医治疗

氯丙嗪为吩噻嗪类药物,抗精神失常,催眠镇吐,安神降温,用治癫狂。误用或使用不当,中毒伤脑,内脏功能失调。常量使用,亦有毒副作用,临床应引起注意。

一、中毒机制

氯丙嗪中毒,先伤胃脘,再入肝损血及络,上损脑神,中伤及心肺。致神形失调,功能紊乱,全身出现中毒征象。危则毒邪上攻,神明损伤,抑制呼吸、津脱血损,危及生命。

二、中毒症状

大量使用,引起急性中毒,症见头昏眩晕,全身无力,面色苍白,肢冷肤湿,呼吸急促,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皮肤黄疸,口角流涎。甚则肌力降低,四肢抽搐,或手足震颤,二便失禁或潴留,昏沉嗜睡、晕厥。或呼吸极度困难,出多入少,自汗肢厥,脉细疾脱如游丝。

久服氯丙嗪,易引起慢性中毒,出现头昏头晕,头痛眼胀,目睛混浊,精神不振,倦怠无力,心悸烦躁,上腹不适,消化不良,便秘或不利,体胖虚浮,面色苍白,反应迟钝,肝大黄疸,呼吸困难,皮疹肤剥,肌衄紫癜。女性月经不调,乳房胀大。

脉细数,或弦数,或脱疾。舌红绛,苔白,或黄,或干。

三、中毒诊断

1.四诊合参

问诊:问中毒者服药剂量、时间。问有否肝肾损伤病史。了解中毒后慢性损害征象,注意询问中毒过程,尤其是急性中毒。神昏者,务必探问侍者,分析中毒情况。

望诊:望中毒者面色、舌色、神采、体态。观察神情呆滞,运动迟缓之态,注意瞳孔、四肢、皮肤变化及尿便异常征象。

闻诊:闻中毒者语声、气味。一般语声少气无力,甚则昏沉不得闻声,无特殊气味。

切诊:切中毒者寸口脉,注意弦数之象。切按肝脾。

2.现代医学检查

尿测定:氯丙嗪定性试验阳性。

测定血压:中毒后血压下降,危则甚。

通过四诊,大量服用氯丙嗪(一次),或长期使用,症见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头昏眩晕,昏沉嗜睡,瞳孔缩小等,明确诊断。观察中毒变化,急救处理或辨证论治。

四、鉴别

氯丙嗪中毒多为一次性服用大剂量药物之后引起,有特殊中毒吏,原因明确,症状特征鲜明,诊断清楚,可不须鉴别。

五、治法治则

氯丙嗪中毒,时间不长,先洗胃,然后导泻,之后再辨证论治。阴虚不足,养肝益肾,补阴生津,固气液之脱;阳气虚损,益气壮阳,补脑安神;脑神损伤,活络通窍,镇惊除颤。针灸治急,药物救逆,气功扶正,各得其所。

六、急救处理

1.洗胃

以1:5000高锰酸钾水,或温开水洗胃,清除毒物于体外。

2.导泻

洗胃之后,以大黄、枳壳、甘草,水煎服,从肠道泻出毒物。

3.西医急诊

按吩噻嗪类药物中毒处理。

七、辨证论治

1.阳气虚损

主症:面色苍白,肤冷自汗,口鼻气冷,四肢厥逆,气短无力,精神疲乏。脉细数而弱,甚则欲绝,舌绛,苔白。

证析:此为氯丙嗪中毒,阳气虚损所引起。阳虚气损,不能温养高巅,则面色苍白,口鼻气冷。阳虚则外寒,故症见肢厥肤冷。阳虚不能卫外为固,则自汗息短。

脉舌征亦为阳虚欲脱之象。

治则:益气回阳,固脱。

处方:中药:参附汤(《正体类要》)(大剂)、芪附汤(《魏氏家藏方》)(大剂)。

针灸:人中、后溪、内关、太渊、下脘、足三里、申脉、太溪;或百会、心俞、命门、肾俞、委中、昆仑。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补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太溪,或昆仑),留针半时,出针。

2.阴虚不足

主症:面部灼热,口干咽燥,烦热不安,心悸怔忡,夜热盗汗,手足心热,大便不利。脉细数,舌红绛,苔少或干,或白。

证析:此为氯丙嗪中毒,阴精耗损所引起。阴虚则生内热,内热伤津,则口干咽燥。内热上炎,则烦热不安,夜热盗汗。内热伤心,则心悸怔忡。内热伤络,则手足心热。

脉舌征亦为阴虚不足,阴精耗伤的缘故。

治则:滋阴清热,安神。

处方: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加百合、熟地、玄参,或用参脉注射液静脉滴注。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针灸:心区、上焦(眼针),内关、阴郄、膻中、气海、阴陵泉、太溪、太冲;或百劳、膏肓、肝俞、委中、悬钟、昆仑。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补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气海,或肝俞),留针半时,出针。

3.脑神亏损

主症:头昏头晕,失眠头痛,精神不振,健忘失智,烦躁心悸,行动迟缓,举止笨拙,自汗气短,倦怠无力。脉细弦,或细数,舌绛,苔白或干。

证析:此为氯丙嗪中毒,脑神亏损所引起。脑主神明,协调五脏,脑神亏损,内脏功能失调,则头昏头晕,精神不振等。脑神亏损致心气不足,则心悸;肺气虚损,则气短自汗;肾气亏虚,则行动迟缓。神明不守,则健忘失智。

脉舌征亦为脑神内损的缘故。

治则:补脑安神,益智。

处方:中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加杜仲、酸枣仁、炙首乌、百合、女贞子。三甲养心汤(自制)加炙黄精。

针灸:神门、间使、巨阙、足三里、三阴交;或百会、风池、厥阴俞、承山、悬钟。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补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三阴交,或悬钟),留针半时,出针。

气功导引与治疗

氯丙嗪中毒,经急救治疗后,神形失调,宜行气功治疗。可选择安神法习练,作法见颈项病,“气功预防与治疗”。

八、预后预防

1.预后

中毒较轻,发现及时,急救得力,一般可获救。中毒较甚,迅速出现昏迷晕厥,抽搐震颤,尿少或闭,黄疸肝大,为中毒后危重之象,预后不佳。

2.预防

慎用氯丙嗪,即使确需使用,中病即止。使用氯丙嗪的同时,辅以中药、针灸,既治又防,可减少中毒损害。还有,癫、狂症使用氯丙嗪,直折病势之后,辅以针灸,或中药戒断治疗,有积极作用。总之,以尽量少用,或不用为佳。

参考文献

[1]华华,吴洁,张丽梅.经方拾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