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课堂提问中的全面性和公平性原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如何把握课堂提问中的全面性和公平性原则

李长峰

李长峰甘肃省山丹县马场三场学校734108

摘要:1.很多教师选择学生回答问题存在提问时缺乏公正性和全面性,导致很多孩子产生了自卑的心理。2.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全面性和公平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每一位孩子的自信心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正性全面性自信随机性偏颇性自卑

课堂提问,是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难点,及时调整教学进程的一种艺术,能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所以课堂提问对教学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但有关资料显示,很多教师选择学生回答问题存在提问时缺乏公正性和全面性,导致很多孩子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全面性和公平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每一位孩子的自信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全面性原则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设置的问题有这么几个层次:

第一类是问“是不是”或“对不对”的判断型的问题。

这类问题是最简单的,只要稍微动动脑筋,一般每个学生都可以回答出来,因此,这类问题的提问对象应是学困生或主要是学困生。

第二类是问“是什么”和“怎么样”的描述型的问题。

第三类是问“为什么”的分析型问题。

这两类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识记有关知识甚至要求在理解的前提下解释和分析其中的原因。一般来说这类问题对学困生是比困难的,因此,这两类问题的提问对象应主要是中等生。

第四类是问“你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问题。对一般的学生来说,要较好地回答出这类问题很难,因此这类问题的回答只能由那些思维敏捷的优等生来完成了。

只有这样,才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压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有所收获。

二、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能使每个学生感到自己有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习惯。

当孩子被点到回答问题并成功时,都有种被重视和被赏识的心理,孩子的一天都会表现得特别兴奋,而且会把这种心境持续到回家告诉父母。如果孩子很少有机会回答问题,那么这样的孩子大都缺乏自信心。因此,课堂教学选择谁回答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

为了避免教育者在教学中的随机性和偏颇性,我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

1.抽签选择(上课开始时,可以使孩子集中注意力)。

将学生姓名做成卡片,按孩子回答问题能力的强弱进行分类,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表现突出的孩子或教师抽出。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公平,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这种方式适合在课堂的开始部分。

2.游戏选择(活跃课堂气氛,把握课堂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有《点兵点将》、《掷骰子》、《迷你转》等,教师要先交代方式,如:大家都表现得很棒,我不知道该点谁了,那老师来摸一个好吗?然后教师要闭上眼睛一边念一边转:“迷你转,迷你转,大风吹来转转转。”教师转完后假装晕或看不见,然后去摸学生,还可以根据时间故意摸桌子或走错地方,这样孩子们会特别兴奋。这种方法适合在授新课过程和巩固阶段的衔接部分,可以作为课间放松游戏环节,同时也和教学活动相适应。

3.竞争选择(上课过程中疏通和理顺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

利用简单的游戏活动竞争,如猜拳游戏,或短时间的比一比谁最棒活动等。

4.判断正误,集体自然选择(课尾提问,消除学生的疲劳和麻痹心理)。

运用孩子爱表现的心理,设置听听看看谁知道的方式。如,故意将难点处说错或做错,让孩子纠正,这样既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观察,同时有利于对教学知识的检测和巩固。

最后,教师应在回答完问题后及时给予评价。对于创造性的回答,应予以赞美;对于正确的回答,应予以表扬,尤其是那些有进步的学生;对于胆小怕羞的,应予以鼓励;对于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应给予希望,希望下次答好。这样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本学科产生兴趣,从而有利于克服教育者的偏颇性和随机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公平是相对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唯有克服自我意识心理和行为表现上所体现的偏颇和不公平,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上下功夫。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时刻提醒自己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随时对自己不公平的教学行为做出适当的调整,关注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和结果上无限地接近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