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在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在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汤林仕进波殷瑞

云南省陆良县中医院放射科655600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在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对本院62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肾损伤患者进行CT增强及延时扫描,将结果同手术病理学比较并对CT扫描影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理学证实62例肾损伤患者中21例为Ⅰ级损伤,16例为Ⅱ级损伤,15例为Ⅲ级损伤,10例为Ⅳ级损伤,而借助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均诊断出,符合率为100.00%。针对不同损伤分级的患者,螺旋CT影像对具体损伤情况也清晰的表现出来。结论:将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应用于肾损伤诊断中,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肾损伤;诊断

肾损伤是常见的腹部创伤类型,占到腹部创伤的10%[1]。肾损伤以钝性肾损伤最常见,这占到肾损伤的85%以上[2]。肾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所以及时诊断疾病并且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在医学影像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临床诊断肾损伤常常采用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的方法,借助该方法通常可以明确损伤范围、程度及损伤等级,这为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基于此,本次研究探讨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在肾损伤中的价值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62例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者病理学证实,患者或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62例肾损伤患者中包括男性36例,女性26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45.3±4.2)岁;损伤原因:车祸致伤26例,高空坠落致伤22例,其它原因致伤14例。手术或病理学证实21例为Ⅰ级损伤,16例为Ⅱ级损伤,15例为Ⅲ级损伤,10例为Ⅳ级损伤。

1.2方法

仪器设备与参数:本研究使用GE16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的具体参数如下:电压120~140kV,电流210~240mA,扫描层厚为5~10mm,螺距为1.0~1.5。

扫描方法:所有患者均取平卧位,扫描自患者膈顶到耻骨联合上缘,患者均采取普通扫描、增强扫描及增强延时扫描。扫描中使用的对比剂为含碘量为350mgI/ml的碘佛醇,成人使用对比剂的计量为90~100ml,以速度为2.5~3.0ml/s进行静脉注射,在注射后50s进行增强扫描。延时扫描与注入对比剂后5min进行,延时时间的选择主要依据病变显影情况做进一步的确定,最短为5min,最长可达4h。延时扫描次数也应根据病变部位的显影情况判断。同时,为了尽可能降低辐射,可以将延时扫描的范围控制在重点需要观察的“靶部位”。

1.3观察指标

将CT增强及延时扫描的结果同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观察CT增强及延时扫描的影像表现。

2结果

2.1CT增强及延时扫描结果与病例学结果比较

CT增强及延时扫描结果与病理学结果相比较,符合率为100.00,见表1。

表1CT增强延时扫描结果与病例学结果比较

2.2CT增强及延时扫描影像表现

本组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的62肾损伤患者,Ⅰ级损伤21例,其中单纯包膜下血肿13例,影像表现主要为肾边缘为弧形或者梭形稍高密度影,单纯挫伤8例,影像表现为延迟期实质内小片状或条状弱强化或者未强化区,损伤区域并未累及肾脏包膜;Ⅱ级损伤16例,螺旋CT影像表现相同,均为出现1.0cm以内的肾实质区低密度影,增强后无强化,肾周血肿局限于肾脏及肾周筋膜间,周围出现椎筋膜增厚情况;Ⅲ级损伤15例,螺旋CT表现均为出现1cm以上的肾实质低密度影,损伤未累及肾脏集合系统,肾周可见不规则的高密度影;Ⅳ级损伤10例,其中7例出现局限性或者大片状肾梗死,3例出现肾周巨大血肿。

3讨论

肾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损伤类型,在以往的肾损伤诊断中,常常采取泌尿系造影诊断肾病[3]。而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泌尿系造影已经逐渐被螺旋CT诊断取代,在当前肾损伤诊断中,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也已经成为首选的方法。

大部分肾损伤患者,采取常规的平扫或者增强扫描可以诊断出损伤类型。但是,对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破裂、肾皮质损伤并累及肾盂等肾损伤的患者,如果依旧采取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的方式,往往不能获得清晰的诊断,这对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及治疗合理性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患者常常会因为尿液外渗而出现囊肿、感染等并发症,这对患者疾病治疗不利。针对这一情况,此时就需要应用CT增强及延时扫描的方法,针对螺旋CT增强扫描显影阶段,即使未出现大量造影剂渗出,也不能够排除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破裂,在平扫增强皮质期,实质期和肾盂期以后,再进行延时扫描,则可以进行完整的肾外伤扫描,既可以发现造影剂是否渗出,还可以进一步确诊肾脏收集系统损伤或者盂管交接处破裂,对疾病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为相关医师正确、及时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4]。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肾损伤累及到收集系统的患者,采取CT增强及延时扫描获得可靠的诊断结果,这为患者的及时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的时间性,往往被认为是准确诊断的关键。相关文献报道显示肾脏增强分皮质期、实质期、肾盂期三个阶段。其中皮质期通常出现在造影剂注入后的20-30s,这一时期的开始时间及强化程度通常与患者个体情况有巨大的联系,如患者肾功能及心脏输出量,皮质期采取常规CT无法显示,而螺旋CT则能够获得有效的扫描结果;实质期主要在70-100s出现,肾盂期则在3-4min后出现[5]。为此,针对肾损伤的患者,延时扫描的时间通常选择在为患者注入造影剂后4min进行,且为了保证诊断的及时性,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与病变不同,决定延长或者控制延时扫描时间,以保证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为疾病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作为一种无创、高效并且直观的检测手段,将其用于肾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曾炳恬,梁荣真,周绮华.MSCT增强扫描对钝性肾损伤诊断和分级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6,27(14):2319-2322.

[2]卢竞,宋英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脂肪肉瘤诊断价值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3(b11):185-186.

[3]景建.CT动态增强技术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8):1140-1147.

[4]周国永,张翠禄.CT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在肝左叶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1):70-73.

[5]程诚,王璐,邓晓娟,等.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钝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J].创伤外科杂志,2015,17(6):53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