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建筑的概念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低碳建筑的概念与发展

陈雨

关键词:低碳建筑;概念;发展

近年来,由于各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建筑需求量急剧增加,这加大了对于自然环境的掠夺,同时也加剧了环境的污染,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不断恶化,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更导致了全球变暖。众所周知,全球变暖的一大引发因素就是过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已经成了全球重点问题,全民行动已经开始,“低碳”一词,也成了当今社会的新名词。

温室气体的排放很多人认为是汽车尾气、工业废气中排放出来的,其实,建筑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相关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全社会总能耗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用于建筑消耗。在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能耗的百分之二十八,现今,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情况逐步向着住、行方面发展,因此,从这点上来说,我国的建筑能耗会持续上升,这也将会成为未来20年能耗排放的主要增长点。为了有效的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需要大力推进建筑界的节能减排,才能大大缓解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压力。

一、低碳建筑的含义

就目前而言,学术界并没有对低碳建筑做出明确的定义,对于怎样低碳才算的上低碳建筑,也并没有准确的标准,学者一般都参照低碳经济概念来勘定低碳建筑。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为目标,以低污染、低能耗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产业制度和结构创新、减排技术和能源技术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其实质是清洁能源开发、能源高效利用、追求绿色GDP。在基于低碳经济的基础上,将低碳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整体生命周期内,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最大可能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人们提供合理舒适度的空间使用模式。

二、国内低碳建筑的现状

目前,为落实低碳建筑,我国政府,房地产以及公民大众都开始了行动。

政府从政策方面下手,从关注建设施工向两端延伸,涵盖土地获取,并做好规划布局阶段的节能到建筑报废阶段的节能。努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大中型建筑国家机关建筑改造、北方采暖地区的改造、推动新型材料应用、新建筑节能监管、和可再生能源应用。

对于房地产商而言,在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方面取得相当成就的,这些企业家们赢得了市场和人气,他们积极履行企业的责任,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并大力支持并参与全球变暖的减缓活动,赢得了广大人民以及政府的尊敬。

公众方面,在社会和政府的大力引导下,节能减排思想深入人心,“低碳”也逐渐落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低碳建筑产品,也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三、低碳建筑的主要措施

1.真正实现可再生资源的价值。在当今的生活中,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十分富有,因此,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可以根据环境条件以及建筑的具体特点,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这些可再生资源。例如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等。

2.以就近取材、低碳环保为原则。在材料的运输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甚至有些材料要从国外运输,在这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碳排量,因此,就地取材则会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环保低碳可以选用钢结构、金属墙板、石膏砌块以及竹木材料等,这些能源可以回收再利用,建筑的使用寿命期结束之后可将资源回收。

3.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现今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已经开始紧缺,在建筑设计中,可以使用水回用系统来完成建筑中水的回收利用。例如,可将饮用水与冲厕、灌溉的水资源系统分开使用,这样既可以节约水资源,也可以有效的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从而可以间接的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通过碳汇,减少排量。这种方法的主要体现是将建筑和绿化完美的结合起来,通过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建筑绿化的功能性设计,从而减少建筑碳的排放量。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同时产生氧气,在二氧化碳的产生地将温室气体吸收。

5.增加公众的低碳意识。低碳生活是发展低碳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直接影响了建筑的能源消耗问题。很多生活的小细节就可以大大的减少能源的排放。例如,夏季男士不打领带,就可以将空调的温度由原来的26摄氏度调整到28摄氏度,据权威人士统计,空调温度每调高2摄氏度,便可以节能百分之十七,这种情况换算成石油的话,就日本而言,全国每年可减少原油155万桶的使用。

四、结语

低碳社会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人类的生存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低碳建筑在未来,将会伴随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并且会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因此,我们要同政府、企业一起,共同建设文明的低碳建筑的社会,努力改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为我们的生活环境添上绚丽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朱慧明.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8)

[2]曹小琳,柳云状.我国发展低碳建筑的障碍因素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0(03)

[3]李启明,欧晓星.低碳建筑概念及其发展分析[J].建筑经济.2010(02)

[4]低赵黛青,张哺,蔡国田.碳建筑的发展路径研究[J].建筑经济.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