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小城镇群体空间布局改进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小城镇群体空间布局改进策略研究

时红斌刘兆文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省杭州市311231

摘要: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城镇发展逐渐进入新型城镇化背景。在新城镇化背景之下,小城镇群体空间布局还存在着发展规划定位不明、发展方向模糊、发展缺乏合理、交通体系难以满足使用需求以及没有形成空间环境特色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成为了小城镇群体空间布局优化和完善需要解决的根本内容。本文详细的探究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根据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的根本需求,提出了有效的小城镇群体空间布局改进策略,希望能对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小城镇群体;空间布局;改进策略

一、小城镇群体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

(一)小城镇群体的发展规划定位不明

当前我国城镇化推进的进程逐渐加快,这也使小城镇的群体空间布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其中,既有旧空间形态的瓦解与重铸,也有新空间形态的建立。然而对于小城镇目前的发展规划而言,更多是从区域内大中城市与小城镇的空间联系出发,以提升大城市的辐射力度为主,却忽视了小城镇群体自身发展的联系以及小城镇个体的资源优势,导致小城镇群体的发展规划出现定位不明的情况。

(二)小城镇群体的发展方向模糊

在小城镇群体的发展过程之中,其本身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区域性和群体性特征,能够对于小城镇群体的区域性延伸和建设发展起到有效的协调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却过于模糊,多个城镇的产业结构趋同性更高,同时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之中,很多规划不切实际,仅以扩展规划布局为主,没有考虑到小城镇自身的发展前景,导致产业布局分散,城镇群体空间资源利用效率过低的情况出现[1]。

(三)小城镇群体的发展规划缺乏合力

小城镇群体之中的每个成员都在进行基础设施的完善,并全面加大对于商业娱乐、文化体育以及医疗设施的投入力度,从而希望能从其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然而受小城镇本身规模的限制,这些设施难以达到相应的规模优势与预期的辐射力度,导致区域内的重复建设情况过多,低水平竞争的情况过多,导致小城镇只能成为农村人口流向大城市的中转站,难以达到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的。

(四)小城镇群体的交通体系难以满足需求

交通设施建设情况能够体现区域空间布局的有效性,然而当前小城镇群体的发展过程之中,对于交通系统的功能体现的是区域化特征,而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质量与要求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出行距离更大,对于交通的安全系数要求更高,小城镇的交通体系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再加上当前小城镇居民的交通工具的不断增加,交通体系之中并没有改善尾气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的设施建设,导致小城镇群体的交通体系建设难以达到人们的使用需求。

(五)小城镇群体没有形成空间环境特色

我国的小城镇群体建设规模目前已经得到了有效扩大,然而小城镇群体建设的空间环境趋同性过高,过多的模仿大中型城市之中以建筑为主题的高强度空间环境风格,没有展示出小城镇本身的空间环境特色,导致小城镇的空间布局难以达到生态环境与建设用地的和谐统一,很难对相关人群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导致了大规模土地资源被荒废的情况[2]。

二、小城镇群体空间布局的改进策略

(一)提升小城镇空间布局的内部联系

当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城镇与经济建设不够发达的小城镇群体空间布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然而从经济性的角度分析,提升小城镇群体空间布局的内部联系是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提升小城镇空间布局质量的关键所在。对于小城镇之中的重要的空间节点,应该进行有效规划,使其能够接收大中型城市的辐射,同时能够支撑小城镇群体自身的经济发展,使小城镇空间布局达到合理化与多样化,进而促进小城镇内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小城镇自身空间的经济交流活跃程度,促进小城镇内部联系的紧密程度,从而为小城镇的深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空间布局上的内部联系的提升也能够促进小城镇与大城市支架的交流程度,扩大小城镇的外部优势,促进城市发展潜力的提升。小城镇空间内部联系的建设要建立相应的活跃元,活跃建设可以不在小城镇的中心区域,但是必须为活跃元空间提供较大的腹地,保证其后期的发展和扩张有一定规模的可用土地资源。在这种空间布局之下,能够全面的提升小城镇产业布局的张力,为小城镇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3]。

(二)促进小城镇的多元化发展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小城镇的群体空间布局的趋同性过高,不利于小城镇本身的长足发展。因此,小城镇在空间布局之中,要结合城镇的历史文化和环境资源,使其能够与自身的产业布局协调统一,形成工业化、信息化、农业化的差异化发展,从而使小城镇的资源能够与大城市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整合效应,使小城镇与周边大城市能够形成一个互利共生,良性互动的局面。同时,现阶段小城镇的建设过程之中,对于历史保护与市政设施的改善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说明城市设计人员对于对于历史文化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入。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应该尊重小城镇因为历史而形成的空间格局,同时防止因为城市空间布局的差异性过高而对于原住民造成过大的冲击,在小城镇布局之中,可以通过对于旧建筑城区的维修并对于过去道路的延伸来进行历史文化的留存,同时要延续小城镇的历史风貌和人文景观,从而提升小城镇之中历史与新时代的有机融合力度,提升小城镇多元化发展的建设效力。同时,对于小城镇因为历史形态而形成的商业形态,例如庙会或者其他的民俗文化活动,可以考虑为其营造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空间,从而在空间布局上进行小城镇特色文化的邮寄回复,提升城镇对于乡村和周边城市的吸引力,并对于小城镇的文化与商业的融合提供有机的载体。

(三)提升小城镇交通的布局效力

小城镇目前的发展阻碍在于交通体系的不够完善,因此,在小城镇交通布局之中,要根据发展区域的经济情况与产业结构,建设更加稳定和高效的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小城镇交通的布局效力。选择经济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高的地区进行交通的重点布局,建立有效的公路网络,并且对城镇之中的主要干道形成一个逐渐延伸的趋势。同时可以通过快速干道的建设方式来建立有效的交通体系,将小城镇个体扩展成为一个具有文化特色和有效空间布局的小城镇群落。区域内部交通布局效力的提升,能够全面提升重点区域的开发效率,同时还能够培育出新的开发区域,从而能够使小城镇在交通布局的带动下,逐渐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发展模式,从而达到优化小城镇群体空间布局,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培育小城镇群体与改善小城镇空间布局成为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小城镇群体空间布局之上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深入而有详尽的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城镇群体空间布局之上存在的问题与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根本要求提出了提升小城镇空间布局的内部联系、促进小城镇的多元化发展、提升小城镇交通的布局效力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小城镇群体空间布局的改进策略,进而全面提升小城镇空间布局的和谐性和有效性,使其能够符合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发展需求,促进我国小城镇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迪,崔丹妮,马婷婷.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建设方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3):2582-2583.

[2]高建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小城镇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3).

[3]高建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小城镇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31(3):83-88.

[4]张洪波,梅大伟,付天博,全双双,刘畅.新型城镇化下的寒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策略[J].山西建筑,2016,42(2):3-4.

①浙江省住建厅课题(基于地域文脉肌理延续的小城镇环境治理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7K75)成果;浙江省水利厅课题成果(项目编号:RC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