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分析

张勇彬

张勇彬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内科211200)

【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和对照组33例(给予银杏达莫针25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NISSS评分及各项血流变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4.85%(2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61%(20/3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采用疏血通治疗比银杏达莫针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疏血通急性脑梗塞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080-03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急性多发病和常见病,这种病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主要有以下四大特点: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这种病症以老年人多见。如果治疗不及时,结果往往“非死即残”。我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所改变,然而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却只增不减,并逐渐向转向低龄化。据有相关卫生部数据统计,在过去的连续五年里,脑卒中在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二,它也是当前世界死亡原因第二的重要疾病。脑卒中发病率极高,平均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达到了140~200/10万人口,另外,全球世界范围内半数以上55~80%的发病率主要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东方国家相比其他地区的发病率要低,我国的发病率也达到了60%。如今,ACI的发病率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而增大,ACI为社会经济增加了负担,防治急性脑梗死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现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66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经头颅CT检测都都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疾病,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不清、口歪眼斜以及单侧肢瘫等症状。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和对照组33例(给予银杏达莫针25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其中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59.3±4.5)岁;有既往糖尿病史者7例,冠心病14例,高血压9例,颈椎病3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59.6±4.3)岁;既往糖尿病史者8例,冠心病13例,高血压8例,颈椎病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既往病史等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入选及排除标准

(1)患者入选标准。对头颅进行CT鉴别诊断确诊为脑梗死,各种症状与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所制定的脑梗死诊断相符合。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符合以下几项标准:①患者发病年龄介于40到85岁之间;②发病时间超过6小时但在一周范围内;③持续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超过24小时;④瘫痪者的肌力在Ⅳ级以内。(2)患者排除标准。①有颅内出血症状;②因为颅内占位性病变所引发的脑卒中;③在心、肺、肝、肾功能上发生严重障碍;④患者发病时间小于6小时或超过1周;⑤出血、凝血功能出现异常。

1.3治疗方法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每日一次6ml疏血通注射液和25ml银杏达莫针配合2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坚持14天为一个疗程。在此基础上,禁止对患者进行降纤、抗凝,视情况进行脱水降颅压,并按照常规应用需要以下四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

1.4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血液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对照NIHS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根据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1.5疗效评价

根据积分值的减少量和患者的生活能力并结合有关会议颁布的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基本痊愈:发生致残的可能性为零,具有91%~100%的功能损失;有效:出现1~3级致残,减少46%~90%的功能缺失;进步:减少18%~45%功能缺失;无效:功能缺失的减少和增加不超18%;恶化:功能缺失增加超过18%,有死亡的可能。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著有效率。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x-±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NISSS评分(7.92±2.07)明显低于对照组(14.15±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3讨论

3.1急性脑梗塞其病

大脑颅内出现供血障碍,导致大脑缺血和缺氧从而引发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颅内血液流动减慢,在一定程度就增加了血细胞的胞粘附聚集和血液高凝状态,从而减低了纤溶系统活性,此时大脑内的血液粘性加大,血小板极易形成血栓,导致颅内中央脑组织软化甚至坏死。其中脑坏死区和局部缺血半暗带区是急性脑梗死病的主要部分,然而,大脑局部缺血半暗带由于存在侧支循环,还能得到部分血液,有大量的神经元存活。此时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血液灌输,使血液恢复流动,加快脑细胞的新成代谢,大脑神经细胞存活并恢复功能的可能性较大。超早期溶栓治疗是进行缺血半暗带抢救的关键,由于时间的紧迫加上注意的问题较多,具有较大的风险。在我国通过中西结合,相互补充的常规治疗从而实现活血化癖。

在中医范畴中脑梗塞属于一种中风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气血虚少,思虑烦劳过度、或者过度饮酒进食,过度劳累以及受其他外因影响所造成的,患者表现为气血不通、肝肾阴虚、心火暴盛等症状。对脑血管病的治疗传统医学具有丰富的经验,将中药成分或者多种药物进行组合,对动物进行实验结果显示:这些药物可以加强大脑血流、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抗凝、以及血粘滞度,对神经也具有保护作用。

3.2疏血通注射液治疗

水蛭与地龙都是属于传统中药,经过提取的精制萃取液就是所谓的疏血通注射液,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水蛭性咸、有苦味,能活血祛淤,而地龙咸寒,具有通经止痛、舒筋通络之效,两个配合使用效果更佳明显。通过研究发现,水蛭素、肝素和抗血栓素是水蛭的有效成份,能够防止血凝和血栓的发生,另外水蛭素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能够加快纤溶,是少见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能有效阻止纤维蛋白原凝固和凝血酶催化的血瘀效应;地龙属于酶类药物,在功效上与水蛭相类似。疏血通注射液有利于受损细胞和组织的修复和生长,有助于神经元功能的恢复。

本组资料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及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血流变指标无明显好转,其余指标均得到较大改善,其中观察组NIHSS评分(7.92±2.07)明显低于对照组(14.15±1.72)(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另外,观察组ADL评分(70.18±24.23)较对照组(53.65±25.78)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4.85%(2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61%(20/3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对急性脑梗塞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疏血通注射液溶栓和抗凝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血流纤维蛋白原定量,通过治疗各项指标得到相应的降低。然而进行治疗后的复发率、生存率以及是否有神经功能受损还没有确切的答案,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提供大量的依据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对急性脑梗塞治疗上疏血通注射液是目前安全性高、药效好的药物,广受患者和医生的喜爱。

3.3其他中医治疗法

(1)益气活血法。中医上讲究活血益气、通经活络。古人云:气行则血行,从而有气血流畅、络脉相通之说。通过研究和分析,很多学者认为造成中风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存在气虚血癖的症状,气虚和血疲正是导致此疾发生的根本,所以采用补阳还五汤或者其他的益气活血方子对急性脑梗塞进行治疗。然而王肃季等学者提出:气血亏损、气滞血疲才是引起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原因。其中血癖经脉造成气血不通是发病诱因。在治疗方面应该注重对患者进行活血化瘀,另外采用益气之药以助增加血行。(2)平肝熄风法。中风现象一般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由于老年人常出现气血不足、肝肾阴虚、心火暴盛,风阳上扰、夹痰疲等症状引发气血闭阻造成中风。这些在古代文献中都有详细记载。临床研究显示情绪也可能是导致部分缺血性中风的原因之一,情绪引起患者肝风内动产生一定的中风先兆,一般采用平肝熄风法治疗方法进行治疗。造成中风的原因具有综合性,不是单单一方面出现问题引发的疾病,所以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多方面的要求,通过平肝熄风法结合清热、泻火、化痰、活血功效进行运用。(3)祛风通络法。中风之“风”,可有“外风”与“内风”之说。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中风病的“内风”的形成可与行于血脉之中“血中之风”有关联。血液存在人体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血风在一定程度上自然影响着神经和经脉的功能,从而引起中风。患有脑梗塞的病人一般出现肢体麻木、疼痛或经络偏瘫的现象,但最主要的病因在于大脑。祛风通络法主要原理一方面是通过对患者身体内的风邪进行驱散,恢复血脉畅通,活血化瘀。另一方面服用外祛风通络药促进血液循环,活血通络,祛风化痰。祛风药不仅可以对脑血管进行扩张,增加血液流通,改善脑循环,还可以有效防止血凝、血栓的形成。在治疗中风药方中虫类药为主,这些同其他的药物配服用对中风的治疗效果明显。清代唐容川的《本草问答》中也明确指出了虫类药的特性和药效。小剂量虫类药具有祛风化疲通络之效,两种虫类药配合使用,不仅药力和作用持久而且对患者不会产生毒副作用。

总之,对脑梗塞的治疗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具体症状具体选择。由于脑梗塞患者病情这症状复杂多样,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应用,灵活应用,从而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吴碧华,江承平,胡长林.疏血通对凝血酶诱导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1):13-14.

[2]张璇,胡长林.疏血通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22-23.

[3]薛玉峰,黎敏.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9(9):109.

[4]江涛,刘金民,吴疆,白赞,李得民.探讨醒脑开窍外治法在中风昏迷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3,17(12):1712.

[5]周漆.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4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5):608-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