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综合性肺康复护理计划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探讨综合性肺康复护理计划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冯海莲

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康三病区上海200441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肺康复护理计划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性肺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FEV1/FVC、FEV1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中实施综合性肺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性肺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呼吸功能

目前,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原因临床尚无明确定论,在治疗时不仅给予需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药物对症治疗,还应结合患者需求给予综合性护理,才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收集我院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并对综合性肺康复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肺结核、肝肾疾病、精神异常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1.5±4.8)岁;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63~82岁,平均年龄(72.5±4.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资料表现相近,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环境,并给予基础的心理和生理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肺康复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按摩。每周定期对患者四肢进行按摩,每周按摩次数保持在3~4次,每次按摩时间为30分钟左右。②腹式呼吸。取平卧位,将双手放置于胸部和腹部位置处,经鼻腔深呼吸,呼吸时观察腹部是否存在隆起情况,后在经鼻腔呼气,观察腹部是否下陷,2次/天,25min/次。③肢体肌肉训练。观察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待稳定后患者可逐渐进行上肢肌肉训练,训练时主要以重物上举为主,每次双手持重保持在0.4kg左右,反复上举,每次训练次数为10次左右。④耐力训练。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引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训练,每次训练时间应根据患者情况而定,切勿导致患者身体过于疲劳。⑤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饮食尽量选择清淡、低脂低盐、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切忌烟酒,并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指标;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命体征及肺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肺功能明显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肺功能无改善;总体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30例)显效16例(53.33%),有效12例(40.00%),无效2例(6.67%),总体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显效10例(33.33%),有效11例(36.67%),无效9例(30.00%),总体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30例):护理前FEV1/FVC(55.86±4.33)%,FEV1(50.23±5.56)mL,护理后FEV1/FVC(75.68±2.35)%,FEV1(68.22±1.53)mL,对照组(30例):护理前FEV1/FVC(56.07±5.23)%,FEV1(51.02±4.68)mL,护理后FEV1/FVC(60.53±5.25)%,FEV1(54.23±4.52)mL,护理前,两组患者FEV1/FVC、FEV1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FEV1/FVC、FEV1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道系统中常见疾病,该疾病致残、致死率较高,属于持续气流受限而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1]。随着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加之生活模式的改变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急速攀升,如患者患病后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患者呼吸衰竭、心肺疾病。临床认为空气中有害颗粒、气体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因素,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据相关资料统计表明[2],全球35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达到8%~1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加,身体抵抗力不断下降,免疫力低下,更容易罹患并发症,对患者康复极为不利。综合性肺康复护理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按摩、腹式呼吸、肢体肌肉训练、耐力训练、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护理,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提高呼吸效率,同时,给予患者适当运动指导,改善患者肺泡通气量及肺换气功能,缓解患者病情症状[3]。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采取不同护理,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性肺康复护理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比常规护理更高,且护理后患者FEV1/FVC、FEV1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效果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中实施综合性肺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真真.综合性肺康复护理计划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9):212-213.

[2]韦海燕,谢思蓉,蒙建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综合性呼吸康复护理67例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5(7):185-187.

[3]刘畅.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7):3414-3414,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