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子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实践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中职电子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实践探讨

韦钊卓

韦钊卓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中提出,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作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具体实施办法。但传统的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等改革相对滞后,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过程往往易于流于表面,未能充分地进行技能人才的培养。市场经济环境中,社会对技能人才质量及结构的需求得不到满足。2018年广东省教育厅为落实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让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了"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工作,借助"双精准"示范专业的建设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加工制造业核心之一的电子专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我校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不同探索总结,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岗位定向、专班培养"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上进行改革,以适应东莞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助推"双精准"示范专业的建设。

关键词:双精准;电子专业;实训课程;体系构建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的必然需求,职业教育的改革应能够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校企合作的开展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在很多的职业学校也进行的大量的实践探索。但目前大多的校企合作体系不够完善,课程教学不能很好地体现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强校企融合的深层次研究,推进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从人才的需求与供给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索,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017年广东省教育厅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争先创优储备项目,把职业教育改革的校企合作明确到具体的项目开展上,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18﹞108号)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了108个专业为中等职业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点,我校作为电子技术应用的示范专业点建设之一,在"双精准"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研究,形成了自己的专业教学特色。

在现代电子制造业形势下,传统的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体系已经体现出其在培养满足行业专业能力需求人才上的弊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遭遇办学危机,招生难、就业层次低、职业生涯发展后劲不足。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以服务区域经济作为出发点,提出"岗位定向,专班培养"的办学体系实践研究,全面改革传统的电子技术应用教学体系。

一、概念界定

(一)"双精准"

"双精准"即校企合作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精准,区别于传统的粗放型合作,要求校企合作由广度转换深度,实现精准的岗位对接。职业教育发展应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进行改革,对准市场的要求谋精准。校企合作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精准施策,使得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适应社会需求。"双精准"聚焦职业教育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两大属性,其目标是通过完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改善校企互不理解、语言不通、各自为政的局面。

(二)岗位定向、专班培养

"岗位定向,专班培养"本质上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专业办学模式。其实践内涵是以企业岗位选人,以企业要求育人,以企业方法教人,以职业发展留人。

二、传统课程体系的不足

(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市场专业能力需求之间的矛盾。传统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的职业岗位脱节情况较为严重,通过"岗位定向、专班培养"的课程体系明确专业教学的目标及内容,做好与职业岗位的对接。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层次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存在的落差问题。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普遍的就业岗位技术含量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后劲不足,导致学生及家长对专业的人才培养认可度低、招生难。

(三)传统校企合作在合作深度上不足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简单的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交流上,对特定的职岗位的技术技能训练教学等缺乏进一步的明确安排规划。

三、"双精准"背景下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引进深度合作的校中厂,改革电子专业课程体系

组织企业工程师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教学和教学评价,将生产实际岗位的内容引入到教学中,明确教学的目标及内容,做好与职业岗位的对接。增加开设职业素养、电子专业英语等特色课程,完善课程体系。

我校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办学根据岗位定向将专业划分为SMT技术和电脑主板维修技术2个方向。SMT技术方向与东莞市某公司共同成立SMT专班,主板维修技术与台湾某上市公司成立主板维修专班。校企双元,学校为主导,校企共同成立项目组确定专业技术方向课程设置和企业讲师师资配置,根据专业技术方向配套实训设备,建设学习型车间。"岗位定向,专班培养"的办学体系要求企业讲师进课堂开展专业技术方向教学,要求专班学生必须进入学习型工厂开展专业技术师徒帮带在岗学习。项目组由一位项目经理和多位该专业相关的教师组成,项目经理负责专班的学生培养质量,与企业讲师紧密沟通,落实专班学生的学习车间实训和顶岗实习。

构建"生产产品为载体、以岗位技能为抓手"教学模式改善传统专业教学脱离职业岗位实际的问题。专业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引入企业的实际生产产品作为教学的载体,学生以完成产品为驱动任务,通过完成企业产品的生产来学习职业岗位技术技能。在完成生产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岗位轮训,接触不同岗位要求,学习不同的技术技能,培养复合知识型人才。糅合传统教学体系的教学顺序、过程、方式、方法、形式、内容,转化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借助企业资源开展职业实践教育,完善电子专业课程体系

借助企业资源开展职业实践教育,改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体系。引企入校,构建学习型工厂。校企协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对应的配套课程。根据生产实际的需求以及岗位职业技术技能的要求综合考虑职业岗位需求,构建有效的学训一体、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将实训内容与实际岗位无缝对接,采用学习领域、岗位工作页、岗位指导视频等教学素材开展实训教学。将生产型企业引入到学校中,构建学习型工厂,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的环境中感受企业的文化以及学习岗位技能,培养准职业人,同时为企业做好技术人才的储备,做到校企共赢。以"岗位定向、专班培养"为核心,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下拓展了SMT、无人机、通讯、主板检测与维修等专业方向,进一步明确细分学生的培养方向,推动深化教学改革,拓宽专业发展方向。

(三)增加创新创业,拓展电子专业课程体系

电子专业在掌握了足够的专业岗位知识技能后,专业教师引导其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师徒制的简单直接有效的培养模式,在有条件的时候还可以推行导师制的高层次培养模式,使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这些实践,能与本行业较高的技术领域直接接触,为他们将来择业或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另一部分学生通过逐步参与一些工程项目,接触一些实际的客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积累一些实际的工作经验。这样,通过他们可以带动周围更多积极上进的学生参与到这样的工作中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技术人才,实现我们职业教育的目标。

四、总结

切实实行社会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进行电子专业实训课程的改革,学校积极服务对接区域行业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开展精准培养,帮助企业留下高素质人才,助力企业深度转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结合"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下开展"岗位定向、专班培养"的实践,探索出适合中职学校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使得专业快速发展,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联合企业开展校企联合认证,高度对接企业人才需求的毕业生受到周边企业的热捧和争抢。

参考文献:

[1]齐芯,王建林.基于实训教学平台的"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4):96-97.

[2]朱海鹏.基于"双精准育人"的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04):164-167.

[3]朱仙颖."双精准"模式下的高职经管类学生就业质量分析--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智库时代,2019(01):263+293.

[4]文艳美,谢霞."双精准"视角下的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21):36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