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余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余萍

余萍

(渠县鹤林乡中心学校渠县635200)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学生对文本认知和文本理解、感悟的重要体现形式。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

一、明确朗读目的,加强语感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感知判断,是人们感知、领悟、把握语言这一对象的一种能力、方式和结构,是一种直觉思维而非逻辑思维。它左右着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衡量语感素质高低的标准是语感的广度、深度、美度、敏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以古今中外具有典范性的优秀言语作品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输入型语感,并以此为龙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朗读是听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对于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往往语文水平也较高。因为朗读水平最终反映出对课文的分析理解的能力,反复朗读能使许多优秀篇章储存在大脑里,无形中也增强了语感,这反映在写作中表现为语句的连贯、流畅与词汇语言的丰富,反映在口头表达上就表现为语言的自然、清晰、得体。

二、强化阅读理解,注重读讲结合。

语文课标要求阅读教学要从模式化的繁琐分析中解放出来,要重感悟、重积累。有的教师却片面认为阅读教学就不需要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就是让学生朗读。我们要谨防阅读教学由“分析得乏味”这一极端走向“读得乏味”另一极端。阅读教学要重感悟、重积累,摒弃那种繁琐的分析,但并不是不要分析、理解。分析、理解始终是阅读教学之本,只是不能再走繁琐分析的老路。请看教学课例:《鸟的天堂》中“这是一棵大树”句。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试读,结果有的学生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学生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很不到位。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思考“这句话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两棵”都是错误的,学生朗读到位了,他们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三、反复咏读文本,深入感受体悟。

文章是语言的书面形式,其本质仍是一种表达方式,但是书面页面有限,不能像平时说话那样随意蔓延,它有精炼的语言的需要,而精炼后的文字则需要品位磨读。“三分文章七分读。”明确指出了朗读数量上的要求,面对一片包含新知的文章,反复咏读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课文中的重要语段,或词语很准确,或句子含义很深刻,有利于中心思想的准确表达。指导学生读好它们,能够让学生走进文章,深入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比如说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我想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光复”,在朗读前出示资料卡,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之前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中国人可以自己做主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伟大而自豪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炙热的爱国之情不禁湿润了作者的眼睛。而千言万语,都敌不过“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单的话,能表达出“我”的当时的心情。又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的雪景描写,儿化音渲染了雪景的绚丽多姿。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认真体会,从中感受到雪后的自然美,品味出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基础较差的学生朗读时可能出现读错字音、读破词语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一些字词不熟悉,不理解。教师应帮助他们掌握生字生词,朗读的要求应着眼于正确、流利。有些学生虽能比较流利地朗读,但却读不出感情来。这些学生或者是因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不深,不甚了解课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者是因为虽已体会到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只是不知道究竟该怎样读。对于前一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课文描绘的形象、意境,使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相互作用,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对于后一种情况,教师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停顿、重音、语速等朗读技巧的指导。

五、改进评价方式,立足学生发展。

朗读训练中要尝试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师评价。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其体验成功的滋味。但笔者认为评价也要适度,不泛滥,要真实,要发自内心,只有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才是最具感染力的。其次,在重视语言性评价的同时也不应忽视非语言评价。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地抚摸,还有夸奖时竖起的大拇指等等,在适当的时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懂得应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他人。其实把评价的权利让给学生,也会有精彩的结果。

自我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使他们学会客观的评判自己的缺点。

作为我们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语文只有被用起来才能活下去,要用起来就必须表达出来,表达的第一步就是朗读,让朗读激发学生走进中华文化的兴趣,让朗读促进学生对中华语言文字魅力的感悟,让朗读增强学生对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让语文中的精华随着朗朗读书声流芳百世。在英语学习盛行的新时代,要很好的保存我们的母语,我们必须用心把他读下去,读出它的历史,读出它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