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检测用于筛查烧伤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D-二聚体检测用于筛查烧伤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分析

杨英秀

杨英秀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分院检验科365000)

【摘要】目的:分析D-二聚体检测用于筛查烧伤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28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螺旋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D-二聚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8例烧伤患者中并发血栓的为5例;烧伤患者D-二聚体检测水平要明显高于实验室的正常参考上限值;烧伤后一周到两周内,并发血栓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水平要明显高于没有并发血栓的患者的水平。结论:D-二聚体检测更其他检查相比更加快速、方便、经济以及便于观察,可以初步将D-二聚体认为是烧伤一周后血栓筛查的一个比较好的指标,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用大量样本进行证实。

【关键词】D-二聚体检测烧伤患者静脉血栓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319-02

烧伤患者的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是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这两种并发症和愈后密切相关。D-二聚体检测在临床上一直作为诊断静脉血栓生成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烧伤患者体内D-二聚体水平相对较高,但其是否可以用于筛查烧伤患者静脉血栓,目前仍然没有一的肯定的答案。本研究通过对来我院就诊的28例烧伤患者进行螺旋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D-二聚体检测来检查患者是否形成血栓,初步探讨D-二聚体检测用于筛查烧伤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来我院烧伤整形科就诊的28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烧伤总面积>20%TBSA。男性患者22例,女性6例,年龄为29+--4.3岁,烧伤面积43%+--17%TBSA,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烧伤面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查前全部通过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了接受医学实验的同意书。患者分别在就诊后的1、3、5、7、14d清晨在无菌操作下收集3.2%枸橼酸钠抗凝全血标本,患者就诊后每周进行彩超检查,临床怀疑患者出现肺栓塞或者四肢深静脉血栓时也要进行彩超检查。患者检查出现肺栓塞时要进行肺部螺旋CT检查,通过彩超和CT检查将所有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

1.2治疗方法

对所有烧伤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复苏、补液和抗感染等常常规治疗,除了出现过敏、不明原因血小板减少以及过度出血等症状患者外,对剩下的患者进行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以防止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

1.3D-二聚体检测

对所有烧伤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将收集到的患者的枸橼酸钠抗凝全血标本在3500r/min中离心15min,将血小板数量少于10000/mm3的血浆收集起来。将收集到的血浆in行全自动血凝分析,根据免疫比浊原理检测D-二聚体的浓度,分析采用的仪器是由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1.4统计学分析

收集分析的数据,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结果用x-+--s表示,采用X2检验和Wilconxon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8例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测后发现共有5名患者发生血栓并发症,其中2名患者并发肺栓塞,3名患者并发四肢栓塞,剩余23名患者没有发现明显的血栓。血栓组的患者全部为男性患者,年龄为33+--4.7岁,烧伤面积为76%+--21%TBSA;未发生血栓组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为29+--5.2岁,烧伤面积为54%-29%TBSA,两组男性患者在年龄、烧伤面积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

2.2D-二聚体检测水平变化

两组烧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见表1。

表1两组烧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x-+--s,ng/ml

注:和非血栓组相比,p<0.05。

根据表1可知,所有烧伤患者体内D-二聚体水平要明显高于实验室所确定的正常参考值得上限水平(250ng/ml);烧伤后第7d和第14d,并发血栓患者体内D-二聚体水平要明显高于为并发血栓的患者体内D-二聚体水平(P<0.05);烧伤第5d,两组护患者体内D-二聚体水平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

3讨论

烧伤患者形成血栓会引起局部创伤面发生凝固性坏死,而且还有可能引起多器官发生功能性障碍,血栓形成和烧伤愈后密切相关。血栓形成时,凝血酶会催化纤维蛋白原使之转变为纤维蛋白,许多个纤维蛋白单位聚集在一起会形成纤维蛋白聚合体,纤维蛋白聚合体又会聚集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和红细胞结合就会形成血栓,与此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纤维蛋白单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以及D-二聚体会被释放。本研究结果显示,形成血栓的患者在烧伤后的第7d和第14d体内的D-二聚体的水平要明显高于没有并发血栓的患者,这种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血栓发生的一种标志,结合患者的症状,通过螺旋CT和彩超的检查可以进一步筛选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的产生。

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烧伤后体内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由于患者血管的完整性受到损害,机体此时会对受损害的血管进行修复,修复手段是促进凝血系统产生教练纤维蛋白单位,在这个修复过程中,患者体内D-二聚体水平就会身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患者出现D-二聚体显著升高是在烧伤后一周后,也就是说D-二聚体的检测只有在一周后进行才可能会有意义。还要注意的是,血栓形成的临界值需要通过对大量病例的不断研究和检测来确定,本研究中使用的临界值还是偏低的。

通过我们的分析,笔者初步认为,D-二聚体可以作为烧伤后一周以后血栓筛查的一个较好的指标,但是因为临床中烧伤患者形成血栓的情况比较少见,因此本文中的病例数量比较小,要向确定这种关联性,还需要大量病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熊长明.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02,4(z);104—105.

[2]李峰,柴家科,杨红明,等.低分子肝素对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高凝状态的改善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12):1220-1221.

[3]王建,曹卫红.烧伤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J].感染、炎症、修复,2008,9(1)l: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