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康复锻炼的效果及对吞咽功能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康复锻炼的效果及对吞咽功能的影响分析

张莉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及卒中病房650032

【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介入康复锻炼的效果及对其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借用数字随机法将其中行常规护理的75例作为甲组,其余行早期介入康复锻炼的75例作为乙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吞咽功能。结果:甲组护理有效率是73.33%,低于乙组的93.33%,且乙组护理后的吞咽功能评分高于甲组,P<0.05,差异有意义。结论:在脑卒中常规护理的同时,积极开展早期介入康复锻炼,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锻炼;护理;吞咽功能

脑卒中的临床患病率较高,需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否则危及患者健康,影响其正常的生活质量。临床资料提示,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往往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这也是该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治疗期间需配合有效、全面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保障其安全[1]。为了分析展早期介入康复锻炼与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研究抽取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0例患者展开分析,并把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及护理方法

1.1一般资料

150例对象均为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作甲乙两组,各75例。甲组中有40例为男患、35例为女患;年龄范围处在42岁-77岁之间,平均(63.8±5.5)岁。乙组中有39例为男患、36例为女患;年龄范围处在41岁-78岁之间,平均(63.5±5.0)岁。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经过经MRI或者CT确诊,且临床资料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Ⅱ级;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完全失语的患者;排除合并口腔及咽喉疾病而影响吞咽的患者;排除合并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意识障碍等患者。对比甲乙两组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结果提示差异无意义,P>0.05,可行下一步比较。

1.2护理方法

甲组75例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期间配合常规护理,内容包括了心理疏导、对症处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乙组75例患者则在甲组护理基础上,积极开展早期介入康复锻炼,内容包括下面几点:

1.2.1进食锻炼

护士协助患者取坐位后保持躯干微微向前倾20°,颈部向前弯曲以增加舌骨肌的张力,患者喉部适量上抬,便于护士能将食物快速送入其食道。首次锻炼,主要采取如豆腐脑、鸡蛋羹等粘稠糊状食物,之后再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最后到液体。初次锻炼时进食量应控制为3nl-4ml左右,然后逐步增加到20ml,且在进食结束后给予患者适当饮水,然后鼓励其尝试吞咽,通过主动吞咽将口腔中的残留食物完全吞入食道。该缓解的康复锻炼频率为每天1次,时间为30min-45min/次。

1.2.2吞咽动作锻炼

护士预先准备好柠檬水,然后充分浸透医用棉签后冷冻备用。护士指导患者张口并尝试发出“啊”音,此时将冰冻过的棉签对其舌根及咽喉壁、软腭等部进行刺激,每个部位刺激的时间约10秒。刺激结束后护士指导患者自主展开吞咽动作,每天3次。

1.2.3口腔康复锻炼

护士指导患者自觉地利用舌头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反复伸缩,抵紧上、下牙龈以及上颚、左右口角,无法自主开展舌运动时可借助湿纱的布包裹其舌头,在良好的消毒状态下,护士利用自己的食指与拇指将患者舌头捏住,然后引导其开展被动活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脑卒中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价对比,根据才藤分级法进行评分,满分是7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越好。

护理后根据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对本次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即:护理后患者的吞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分级为I级或以上,视为护理有效;患者护理后的吞咽障碍较治疗前好转,且评级为Ⅱ级,或者评级较治疗前改善2级以上,视为护理好转;护理后达到上述标准者均视为护理无效。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有效率+护理好转率。

1.4数据统计处理

数据采取统计软件SPSS19.0处理,计量资料为,用t检验;计数资料为“%”,用X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

甲组75例中护理有效25例、护理好转30例、护理无效20例,临床护理有效率是73.33%;乙组75例中护理有效40例、护理好转30例、护理无效5例,临床护理有效率是93.33%,乙组明显高于甲组,P<0.05,对比有意义。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

甲组护理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依次是(3.52±1.80)分、(5.09±1.20)分;乙组护理前、后的吞咽功能评分依次是(3.51±1.79)分、(6.52±0.27)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护理后乙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差异有意义。

3.讨论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病,也是多发疾病,其具备“两高”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导致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一大原因多为继发肺炎,是由于患者吞咽功能出现障碍、误吸所致。有临床资料统计,脑卒中患者发病之后,常常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而这类患者发生误吸的几率高达48%,对其预后效果、生命安全均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在治疗期间,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误吸率,保障其安全[2]。

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发生障碍,主要是真性或假性球麻痹导致,其中假性球麻痹在临床上最为常见。一般情况下,人体正常的吞咽运动有三个极阶段,而吞咽功能所出现的障碍主要发生在第二个阶段,患者舌头随意性运动功能降低就是吞咽功能障碍的典型症状。患者舌运动开始的时间逐步延迟后和肌肉的协调能力变差,进食时食物容易进入气道而引发呛咳,因此继发肺炎的几率也较高。通过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患者实施早期介入康复锻炼,能够帮助患者向大脑不断传输刺激信号而促运动神经元、病灶周围的神经末梢等形成新的传导通路,从而迅速重建脑细胞功能,并且形成反馈通路,促进患者吞咽活动恢复正常[3]。本次研究中,护理后乙组的评分高于甲组,P<0.05;同时甲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是73.33%,与乙组的93.33%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乙组在甲组护理的同时,配合早期介入康复锻炼,提高了口腔肌肉的灵活性、协调性,并对患者的中枢神经产生反射性刺激后促进皮质感觉区扩大;与此同时,还能够防止患者口腔肌肉群萎缩。

综上,对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介入康复锻炼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朱红.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及护理对脑卒中后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06):149-151.

[2]范明真.康复护理措施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02):131-133.

[3]陈丙坤,张伟滨,吕政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08):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