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微空间改进的政策优化方向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重庆城市微空间改进的政策优化方向探讨

许书余水徐千里

许书余水徐千里

重庆市设计院重庆400015

摘要:已形成的老城区由于数十年城市建设,土地资源紧缺,公共空间用地匮乏。在重庆母城山地特色的开发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陈旧荒废、亟待更新的或尺度过小、位于建设夹缝中的空间。在此背景下,整合拓展公共空间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成为规划部门关注的一项热点。本文结合重庆老城区微型公共空间规划工作实践,从政策引导、行政审批把控等角度对微型公共空间的政策优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空间,政策优化

引言:

在过去的数十年内,国内一二线城市大都走过了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程,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城市的体量、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和完善。随着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增长,公众对与自身的公共利益有了更明确的权利意识,对于城市公共空间有了更多的需求和期待。当前城市发展重心逐步由规模大、速度快转向内涵深、品质优,“大拆大建”的粗放建设方式逐步转向局部存量优化与修补,零星地块、闲置地块的品质提升和功能塑造受到关注;而在增量用地空间资源进一步紧张的情况下,老城区内一些陈旧荒废、亟待更新的,或尺度过小、位于建设夹缝中的空间,也亟待研究和利用,以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本文结合重庆市渝中区胜利巷老街区改造的实践案例,对微空间改造过程中遇到的政策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政策引导、行政审批把控方面的建议,以期为各地微空间的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1重庆城市微空间概述

重庆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存在相对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城市微空间也呈现三维状态,并结合重庆母城高密度的城市状态,使得不同微空间在地形维度上产生出不同的类型和较高的设计与更新难度,为城市微空间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全面的研究对象。目前,针对城市微空间的相关研究不在少数,但大多数都是以平原城市的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山地城市的研究相对较少。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会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重庆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就决定了重庆城市微空间研究的特殊性。

2重庆城市微空间改进的当前政策依据

在经历了拆旧建新和拆旧建旧两种改造模式后,重庆的城市更新机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过去注重土地价值发展到同时也关注地块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公共性,并且逐步演变为保护式利用、整体规划的思路。

2.1宏观指导性政策

1)中央城市工作会议: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城市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指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2)《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年3月6日国家住建部出台了上述指导意见,指出:城市修补,重点是不断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全面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

3)重庆市“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全市近期建设规划中提出将旧城有机更新作为重要工作内容。

2.2重庆城市更新相关政策法规

1)《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于2016年11月24日经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2)《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于2017年12月13日 市人民政府第19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3)《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于2015年1月获市政府批复,成为重庆建市以来第一个法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

3重庆城市微空间改进遇到的政策卡点:以胜利巷老街区为例

相对于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已经进入存量更新发展阶段,重庆的发展和还处于存量与增量并行发展的阶段,因此,重庆目前的城市更新、微空间改进的发展工作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下面以笔者团队参与的设计、报审实际案例结合分析目前城市更新和微空间改进政策上尚需优化完善的部分。

3.1胜利巷老街区简介

胜利巷老街区位于渝中区黄花园大桥南桥头,石黄隧道出口右侧的半山上,与鲁祖庙、枇杷山一起,成为渝中区10个特色老街区之一。这个老街区位于陡峭的崖壁上,通过上坡下坎的台阶与城市道路相连,无法通行机动车。交通不便,居民迁徙,产权更迭,老住户一一搬出这个街区后,街区公共空间逐渐失去活力,建筑破败、结构老化,各种形式的私搭乱建使得街巷更为狭窄。

3.2胜利巷老街区微空间改进策略

1)功能修补和植入

胜利巷老街区原功能为居住,房屋产权统一由国资平台收购,有统一规划建设的条件。由于交通不畅的原因,该处老街区配套功能弱,居住在此生活十分不便。但该处区位佳、视野好、重庆山地体验性强,设计团队将其定义为最重庆的文创项目,有其无可复制的独特性,以吸引专程体验山城特色的旅游人群。功能由生活性的住宅街区转变为公共性的文创街巷。

图1.胜利巷的原始风貌,作者自摄

图2.胜利巷的区位关系,作者团队绘制

2)维持老街巷尺度

建筑布局和街道宽度基本保持基地原本形态,将有消防安全隐患、不满足现代管线敷设宽度处进行优化;引入贴线率的概念,控制街道与建筑相接的界面的位置和长度与原街巷60%吻合。保留和新建的建筑均不超过原建筑高度。

图3.胜利巷的街巷尺度前后对比,作者团队绘制

3)保留修复特色老建筑

微空间、微改造强调“动小手术,出大效果”,部分经结构评估后认定可以保留的建筑,采用更换陈旧构件、立面风貌修缮的方式,利用原建筑空间,优化平面。

图4.胜利巷保留修复特色老建筑前后对比,作者团队绘制

4)保留原有场地和建筑的特色元素

保留原有场地的自然资源:黄桷树、老堡坎;保留原有场地的生活痕迹:旧水槽、石碾盘;保留原有建筑的特色构件:马头墙、花格窗;保留原有建筑的特色材料:落架建筑的砖瓦作为外墙和景观材料。

图5.胜利巷特色元素保留,作者团队绘制

3.3胜利巷老街区改造遇到的政策卡点

胜利巷老街区改造项目从前期到方案确认均获得产权人和政府的认可和支持,认为该方案是对城市零星闲置地块进行微更新、微改造的一个优秀示范。但建设单位开始进行行政审批流程后,遇到一系列问题,无法得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卡点如下:

(1)项目规模过小,且不在历史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名单内,只能走规划建设审批的正常流程;针对“微改造”类型城市更新,市场如何发挥作用参与到城市有机更新中,在重庆尚无政策指引。

(2)根据《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第五十四条,和《重庆市城镇房屋解危改造规划管理办法》,该项目按照解危改造建设报审,必须依照“三原”原则进行控制。其中,“三原”原则要求“不改变原建筑使用功能”,对于该街区的公共化、活力化并非正向影响;“不突破原土地使用权范围”,对于在改造中根据安全和生活需要扩大建筑间距的合理设计不支持。

(3)由于项目所在用地有一部分权属为国有公共绿地,产权人只拥有原房屋的基底范围内的产权,对于该街区的整体改造和突出基底轮廓线的改造,规划部门要求产权人首先取得土地权属,而国土部门要求首先调整规划用地范围。

重庆城市微更新工作遭遇各类瓶颈,在更新过程中缺少牵头部门组织、推进和协调具体矛盾和事务;现行政策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旧城新区统一政策和一套标准。一刀切式的采用已有政策和程序来确定实施主体,无论是管理部门、实施主体和投资方都面临困难,市民和企业缺乏参与更新的渠道,原产权人自主更新程序艰难。

4其他城市可供借鉴的已执行政策

规划法规:上海和深圳构建了层次分明的规划法规体系,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规划行政:上海和深圳主要通过成立城市更新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市城市更新工作,对全市城市更新工作涉及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规划编制:上海和深圳形成了以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作为指导的编制体系,规划内容涉及了土地、空间、建设、资金等规划方面内容。

5重庆城市微空间改进的政策优化方向

根据重庆市城市微空间更新和改造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政策优化思路:

5.1制定明确的更新政策,基于重庆市主城区的山地特殊性问题及存量建设制约问题,形成评估体系,提出相应的鼓励性及限制性措施,对激活城市消极空间、充分利用零星用地形成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项目设置绿色通道。

5.2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参考上海、深圳等城市更新发展较成熟的地区,构建相应的管理实施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工作内容;

5.3构建完善的编制体系,对接现有增量型城市规划体系,明确各级城市更新规划的内容、审批流程等,有利于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更新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开展。

6结语

城市双修、微空间更新是当前城市建设的潮流所趋。对于重庆当前的规划体系而言,增量型的新城规划已经有了较成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但是存量规划需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合适的规则与方法。本研究希望从微空间改造开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探寻适合重庆的城市更新规划编制体系,推动城市更新规划管理融入到制度化的城市规划政策中,引导城市微空间改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一龙,金贤锋.重庆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创新[J].中外建筑,2018.

[2]范颖.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更新规划体系研究[D].2016.

[3]宋晓杰,涂剑,周艳妮.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系统规划管控策略[J].规划师,2017(11):72-78.

[4]王梅.公共政策导向下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更新制度设计与空间策略[J].规划师,2017,33(10):14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