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务系统安全心理和行为模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铁路车务系统安全心理和行为模式的探讨

成晓波

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原平分公司山西原平034100

摘要: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决定着铁路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本文通过探究车务系统安全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经验,剖析铁路交通系统安全管理中的安全心理,指出安全信息管理工作中行为模式的特性,提高信息分析工作的质量,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漏洞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铁路;车务系统;安全心理;行为模式

1前言

安全是铁路运输生产永恒的主题,安全管理形势的优点,决定了铁路建设企业现代化的进程,决定了铁路自身的调整、自我发展的趋势,决定了铁路在市场经济中的成败。这一课题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铁路的深化改革,安全管理从过去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在的事件分析和风险管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确保运输安全基本稳定,更好地发挥安全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探索一种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如何使用科学的方法来加强安全管理,形成新的真正的安全管理机制,建立起一个完整有序的操作过程,是非常的必要。以下阐述了个人对铁路车务系统安全管理问题的初步认识。

2铁路车务系统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方面缺乏针对性

铁路运输系统安全管理的针对性较差。基层单位制定的安全管理措施往往是不全面的、缺乏针对性的,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很难找到重点。其次,安全管理中的无效管理现象问题十分突出,体现在“一层一层”的问题上,如当前发出的一份安全文件,经常变成三、四、或更多份的文件,但是这些文件并没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更多的只是一个形式。

2.2车务系统和其他系统的结合

作为交通运输组织的主要组织者,车务系统在日常运行中需要对其他系统的基本信息有一定的了解。目前的铁路车务系统人员培训模式仍然是基于系统的培训,而缺乏对车辆、设备、工程等其他系统的知识培训。上述问题可能导致操作人员在紧急设备故障情况下,不能准确判断、并转达描述故障现象,导致不能够得到及时救援,进而影响运输组织的效率,甚至导致铁路运输事故的发生。

2.3在一个关键时期内,违反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是很突出的

大多数车务工人都是轮班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由于连续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较大,在一定的时期内违反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是很突出的。据统计,2017年因车务系统发生的事故时间多出现在晚上2点和午夜时分,这与人体生物钟在这两段时间里更加疲劳犯困、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相吻合,违反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的频率在这一关键时期内增加突出。

2.4安全检查的数量是不合理的

铁路基层单位改进管理角色扮演安全监督检查员,定量评价指数,这本身是可以理解的,但部分单位制定量化指标和实际测试不符,即使是非业务主管部门,如办公室,其定量评价指标意义不大。太多的量化指标导致一些管理者无法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得到现场帮助和整改,而是优先“完成任务”。安全管理应潜存于于日常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融为日常工作任务中的一部分,安全检查量化导致负责检查人员只是象征性的检查,片面的认为系统是完善的、没有任何故障的,长此以往,安全监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都将大打折扣,职工工作热情也将受到严重的折损。

3解决站区安全管理的问题

3.1建立和完善责任制水平是安全管理的基础

建立和完善铁路运输安全保障水平体系是必要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3.1.1完善评价体系

分级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改变集团管理部门以往的考核方法。从科学管理的角度来看,有必要统一责任水平和评价水平。在日常考核中,主要以分级考核为主,最直接的上级可以考核下属,作为考核和处分干部的主要依据。在常规的综合评价中,领导评价也应是主要内容。上级主管部门通过定期考核的实施,负责下属的管理和下属的团结。一是优化考核内容,突出安全责任和安全管理绩效考核。通过检验人员的质量标准、操作标准、设备、质量标准、安全管理到位、质量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和安全性能客观、公正评价。二是完善考核办法,确保干部的安全。注意跟踪和评估的方式,进入车间小组查看管理,定期检查质量,检查账目查看实施情况。通过现场检查和解剖诊断,客观评价了车站安全生产的工作成果。三是加强评估和定量评价,评价过程遵守测试过程和结果,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组织考试和评价,结合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结合系统部门检查的结合,加强全面、准确的评估。

3.1.2优化考核激励机制

把安全评价的结果与干部的任用结合起来,鼓励、分配、奖惩,加强对干部安全管理的约束。一是增加经济责任制的强度,在科学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干部的安全评价内容,量化标准的细节,建立奖励和惩罚与安全质量和经济利益分配相连接的机制,从经济利益上激励安全责任落实。第二,改善用人机制,积极推动竞争、公开招聘模式,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候选人员机制,形成人才质量优先的评选体系,使安全评价与干部任用在正确的方向上。

3.2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是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

对安全第一的认识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只要有铁路运输,就会面临安全问题。不管承认与否,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因此,我们只能充分理解铁路运输安全的长期、复杂、艰巨的本质,持续、不懈的努力去克服、减免这种安全问题。

3.3提高人员素质是安全管理的保障

安全管理必须突出“以人为本”,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高素质的员工,是交通安全控制的必要条件,是稳定的基础。目前,迫切需要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技术服务素质。在日益激烈的现代化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思维,掌握和管理工作态度严谨、业务熟练的人才,具有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完成运输任务的文化。因此,在安全生产战略中,首要考虑的是团队素质建设。

4结束语

在当前的组织环境和技术条件下,人的行为是造成铁路交通系统事故的最重要的因素,人的行为主要是由人的心理决定的。为了实现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短期内,管理者应加强对参与者的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从长远来看,我们不仅要提高参与者的综合素质,还要提高组织的建设和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1]徐宜发.铁路职工违章违纪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

[2]段晓晨,王兆雨,孙有才等.京津冀铁路安全协同管理模式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5

[3]米淑敏,米敏.关于煤矿铁路改变车务系统管理模式的探讨[J].煤矿现代化,2011

[4]郑林科,张乃禄.安全心理学[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5]崔强.铁路车务系统安全管理现状与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12):13-14.

[6]李华春.浅析铁路车务系统安全风险与防范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334.

[7]王士超.铁路车务段在新管理体制下的安全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