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3

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

孟庆敏

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

河北省大名县孟庆敏

[摘要]: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道德要求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行为动机,培养学生实践道德要求的能力。教师自身也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树立发展性评价观。

[关键词]:思想品德;情境教学;创新意识;发展性评价观

情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的。情境教学可以适用直观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进入情境。所谓情境教学,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或其他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情境本身具有丰富的美感、鲜明的形象,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他们会主动探求知识,畅所欲言,充分表达他们的见解,培养创新能力。运用情境导行的方法是巧用自然环境进行情境导行和创设与道德行为相应的情境导行。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带着情感感知具体情境,领悟教材内容,达成陶冶情感、情通理达、激情促信之目的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形象直观,潜移默化,感染力强,目的和手段辨证统一。“情境”的运用,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达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群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道德要求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行为动机,培养学生实践道德要求的能力。

一、情境教学的特殊作用

1、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实践表明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思想品德理论性较强,教师仅靠一支粉笔,使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如果教师利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生动、活泼有趣的、符合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这样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充分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一幅幽默、讽刺的漫画,一个简短的故事或小品都能够感染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2、情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程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再把它还原到实际生活。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培养能力的过程。例如教《大地妈妈哭了》一课后,我们开展“做环保小卫士”,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环境污染问题(垃圾、水污染、水土流失、噪声污染等),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原因。到了高年级时,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研究设计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案或建议。这样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开展力所能及的环境治理义务劳动,较好地将品德教育与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根本策略是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生活背景,让他们到这些背景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行为模式。幽默、讽刺的漫画能以全新的、轻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我随爸爸去做客》一课时,就通过让学生观看多媒体播放的漫画,乐乐猴到鹿大叔家去做客的故事,导出你平时是怎样到别人家去做客的,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懂得做客的基本礼仪,养成良好的交往品质,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达到对学生行动动机的指导。

二、情境教学对教师的特殊要求

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观;运用多元、多维全面的评价方式增加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体现关注差异、人人成才的评价观。

1、转变观念,教师要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解放思想。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的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观念,不要墨守成规,要勇于并善于接受新的思想,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手段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学习要有恒心》一课,有的老师不是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应该怎样认真学报答父母,而是举出本班某个同学在学习上有恒心、有毅力,学习成绩又很好,再举出本班一个学习成绩较差且表现不够好的同学,就是否有恒心和毅力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及其用人制度的转变,传统师生关系已不适应当今社会。教师要意识到你面对的是有思想、有个性、充满生动和活力的完整个体。消除隔阂的密码是真诚,接近心灵的力量是爱与谅解。有一次上课提问,一名同学站起来无论如何也不说话。当时我真是火冒三丈,正想大声训斥,但转念一想,或许有其他原因,宽容地让他坐下了。后来他找到我说:“老师,那几天我嗓子哑了,说不出话,你是那些天唯一没有训我的老师。”教师应当更新观念,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利用你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课堂教学创设积极氛围。如果师生能够互相理解,教育就会迸发出无限的能量,促进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3、教师应具备发展性评价观。发展性评价特别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在评价过程中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加在学生头上,而是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允许学生有独立见解。有了这样的评价观,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才能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思想品德教师仅把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阵地是不够的,应运用多元性评价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有一位男孩子上课好动、爱说话,但思维很敏捷,老师们对他很是伤神。有一回上课老师让分析一个问题,他说的头头是道,其他学生主动为她鼓掌,这位老师不失时机地说:“你真了不起!要是你上课认真听讲,肯定会更棒的!”简单的一句话却使这位孩子有了不小的改变。教师一句温柔的话语、一个温柔的眼神都是老师爱意的传递,都能创设一种积极的氛围,当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关怀、被接纳时,那种温馨的感觉一定会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好地发挥潜能。另外,教师应具备丰富地知识、较高地素质、独特地语言风格,这也是吸引学生、创造良好氛围不可缺少的。

三、情境教学的运用

那么,怎样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情景教学,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从情境的类别来看,情境有直观情境、问题情境、推理情境、想象情境、语言(故事)情境等。从营造情境的手段与方法来看,主要有:多媒体课件、故事启迪、知识竞赛、小品表演、角色模拟、辩论、讨论、演讲、记者采访、观看录象、歌曲回放等。从情境教学的运用来看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在新知导入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主动性

德国著名教育家拉伊指出,教学中,要强调驱力、兴趣和注意。在儿童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中,都会引发新的驱力、兴趣和注意。因此,要使教学成功,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头,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那就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调。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动机,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2、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情中悟理,强化感受性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它首先是一个具体的自然环境或是社会环境。他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有特定作用。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设计特定的情境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极磋商是促进建构性学习的两个主要途径。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性、传染性是情感的重要特征。中学生的道德感正处于形象性道德感向伦理性道德发展的过渡阶段,其道德感的产生和发展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情境的作用,因而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椐此,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形成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引起学习欲望和相应的道德情感。具体在设置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参与,让学生想象情境中的人和事,并站在情境中人物的位置上体验其情感,品味情境中包含的情、理、趣、韵等多种信息,并互相交流彼此的真实感受、想法,引导学生产生与教学内容要求相适应的共鸣情感反应,即感动的、移情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设疑置问,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催化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曲径通幽,觉悟内化。

3、在新知的实践上,创设情境,提供道德决策经验,着眼学生发展性

“道德的发展是一个通过广泛的经验得以成长的过程,它不是一种直接学习或条件反射的过程。因此,道德教育的努力方向应该是提供在某种环境条件下作出决策的经验”,并“建立一种可以促进正常道德发展的情境”。这个阶段的情境创设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情境中蕴涵的情和理进行抽象、概括和论证,使学生对该类道德现象与问题情境及其处理原则、方法和指导思想产生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使之升华成为学生人格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

4、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思想品德课教材一般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一定的道德要求,并通过道德认识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对这些事例进行描绘、渲染,使其富有情趣,用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如讲故事、朗诵诗歌、引用格言等。教师为此必须钻研教材、熟记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再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使语言形象生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含义,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感知而产生的,情感因素的作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情景,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录音、音响、幻灯、录像等电化教学,对道德要求进行渲染,再现于摹拟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道德规范和要求的认识。

6、运用学生自身的表演进入情境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往往与年龄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有关,这就使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这一难关,可以采取让学生自身表演,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表演形式主要有小品、哑剧、相声、角色扮演等。通过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

7、运用观察、演示进入情境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图表,接触实物,进行小演示,小操作等,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及进一步深化。如用一双筷子和十双筷子作比较,哪个更容易折断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演示进入情境,做到眼有所观,心有所感。

8、巧用插图、挂图进入情境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有插图的,低年级教材更是图文并茂。因此,在教学中,巧用插图或挂图,创设有静有动的情境,使学生加深对道德要求的认识。四、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行为动机的实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情境导行,可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1.巧用自然环境进行情境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多反映历史的、近代的、当前的、现实的人文景观,也有反映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问题。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为学生导行,并使导行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如教学《与邻居友好相处》一课,就通过泉泉和龙龙两家和睦相处的故事导出你自己是怎样与邻居友好相处的?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和教育,达到对学生行为动机的指导。2.创设与道德行为相应的情境导行。在导行教学中,不仅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而且要让他们进入角色,在道德行为里加入学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学生把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对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实践道德规范。如教学《学心要有恒心》一课,举出本班某个同学在学习上有恒心、有毅力,学习成绩又很好,再举出本班一个学习成绩较差且表现不够好的同学,就是否有恒心和毅力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比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道德认识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使学生道德认识和情感得到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不断内化成道德行为,再由道德行为的实践,养成道德习惯。

[参考文献]

[1]、《福建教育》,2007年第6期;

[2]、《福建教育》,2006年第5期;

[3]、《小学德育》,200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