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专业“立体化教学”的三阶段与三原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3

播音主持专业“立体化教学”的三阶段与三原则

何江

何江

[摘要]就业需求呼吁改变僵化陈旧的教学方式,本文认为“立体化教学”是当前较为科学、灵活、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本文从立体化教学的三个阶段和三个原则着手阐述“立体化教学”的内部有机构成,并在两大优势上支持推动实施立体化教学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教改立体化教学就业实践先行

作为一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经常有广播电视媒体的同行、老朋友问我:“可不可以推荐一些能用得上的毕业生给我们单位?”为什么要强调“用得上”呢?这涉及到高校教育与就业实际技能之间差距的问题。许多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因实践经验、基本技能、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编导能力等等条件的缺乏,或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诸多质疑,目前许多广播电视媒体在招聘时都希望能招收有过工作经验的主持人。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播音主持这一行业特别讲究训练背景,业内人士都认同播音主持的学校教学很难全方位塑造人才,导致了高校每年都在扩招,但培养出的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极低的严峻现状。

如何全方位塑造人才,使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岗位的需求,笔者认为“立体化教学”方式是科学、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是教改中倡导的素质教育,能够全方位培养人才。

一、“立体化教学”的三阶段教学方式

(一)“立体化教学”的概念

“立体”的说法是借助了立体几何学上的说法,相对于扁平化教学而言。扁平化教学,是一种照本宣科、沉闷僵硬、平白无味的宣讲教学,传统的教学大多是教师根据课本和参考书写好了课件,对照着教案板书和宣读,学生们能接受的只是经过了教师阐释、分析、举例的知识。真正要从知识转变成智慧,从理论转变成操作能力,才是“立体化教学”。

“立体化教学”的概念,最初在20世纪80年代由山西中学教师孙春成在教学中创立的,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的教学。立体化教学的方式得到了众多教师的推崇和发展,这个概念作为教改的新提法引起关注,并在延伸到高校教育当中。有人认为立体化教学是“教学效果是全方位的”[1]《坚持立体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对文学理论课立体教学的反思》,有人认为它是“从教学观念的设想、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到教学质量的评定都贯穿一种‘立体感’。”[1]有人认为“立体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主动反映教学各个层面之间及层面内部各影响因素之间内在联系与规律的教学形式。”[2]还有人认为它更多的是一种“师生互动”和“立体研究”[3]是一种“因材施教”[4],有人认为它是指“多媒体教学”[5]。

笔者在文章中所提到的“立体化教学”,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教学方式,必须能够让学生获得实际操作能力,并且能发掘潜能,从内心中真正热爱本专业,突出“心”的教学目的,任何机械的、量化的、外在平面的教学方式都无法达到的提高个人素质、塑造真正播音主持人才的教学方式。它不一定需要多媒体教学、不一定是因材施教、不一定需要精准而繁琐的教学全过程的设计,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地模块化教学。有过教学经验的教师肯定深知,真正能培养学生的是实践和个人兴趣。实践,指的是学生参与到类似于工作状态的教学中,从操作中学习和成长。兴趣,指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并且投身入工作中源源不断进取的动力。所以,全方位指的是从个人塑造方面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水平,还能使学习能力和兴趣得到培养;多层次是指采、编、播等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多视角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以教师、学生、主持人、编导、幕后工作人员、观众的多重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操作能力,从别人的眼中看到不足的自己,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笔者很赞成这位学者对于“立体化教学”的总结:“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情感熏陶,意志培养,个性发展浑然交融,汇成一股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巨大影响力。”[6]

(二)“实践—理论—实践”的三阶段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要想达到立体化教学的目的,必须特别突出“实践”的比重,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三阶段教学模式。

1、最初的“实践”阶段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永远都不会过时,只有亲身参与才能真正立体地看待自己的所学、所缺。在正式进入一门课程学习之前通过安排一些实践课程,如一场舞台表演、一次演讲比赛、一次模拟主持经历,都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各项能力,在最开始的第一次实践往往能够激发学生最大的热情,从中感性地获得知识、观察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定位。

2、“理论”学习阶段

在理论学习阶段,必须结合第一次实践经历进行课程教授,让学生自己从理论中找到对应实践的有用的信息,经过对比分析,学生们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归纳总结,不仅能进一步促进对理论的理解吸收,还能更深层次地去总结实践经验。

3、再次提升的“实践”阶段

经过了理论学习阶段后,在期末以实践的方式进行考核,将播音主持专业的各种技能进行实地演练和操作,或者通过某次作业测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必须掌握的策划、采访、编辑、播音、主持、导演、幕后、灯光、摄影等技术进行综合性考核,这次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总结的经验再次进行提升,淋漓尽致地展现个人的专业操作能力。

二、立体化教学“三原则”

立体化教学不仅是简单的“实践—理论—实践”三个阶段的简单拼凑,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切实发挥应有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这三个关键点称为立体教学的“三原则”。

(一)着眼核心素质的培养

立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全面素质的锻炼,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导致毫无重点的实践,达不到真正锻炼的目的。立体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提高个人综合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个人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它首先并不是面面俱到的教学,而是一种强调突出学生利用三阶段的学习掌握播音主持中最核心的素质,通过课程中实践与理论教育的设置来突出着眼于核心素质的教育。所以在这一原则中,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切忌将实践教学变成了“走过场”,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扁平化。

(二)实践先行

实践教育是最见成效的教育方式之一,实践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可堪称教育的黄金法则,这就是为什么只具有表面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工作经验成为了阻碍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进入职场的一大障碍。实践的比重不仅要加强,而且要先行。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的步骤,增加了实践的部分,并且让实践打开开启学生创造力、学习兴趣的大门,给下一步的理论学习增加感性基础。实践先行符合人类学习知识的规律,从行动模仿到经验总结和思考,也就是让感知先行、情绪先行、目标先行、评价先行,同时强调了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目前播音主持专业特别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先行能够扭转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推动全方位培养人才。

(三)挖掘潜质

传统教育将播音主持专业所必须的素质分解成教学任务,通过课堂的讲解传授使学生的能力向目标推进,但是业界对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僵化进行了种种批判,大家普遍认为:“优秀的主持人应当具备新闻素养、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素养、分析判断能力、场面驾驭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等。这些素养或是通过常年学习获取,或是在生活经历中积累,并不是几年主持人专业教育能够提供的。很多时候,优秀的主持人是社会而不是播音主持专业培养出来的。”[7]囿于各种高校硬件、软件建设问题,因材施教在现代教育体制下难以实施,立体化教学能让学生挖掘自身潜质,从实践中释放自身活力和创造力,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它不仅是自学能力和素质潜力的激发,同时推进了学生对于职业能力的积极获取。很多毕业生走到了工作岗位上,工作了一两年发现自己极其不适应,又换工作或者是硬着头皮做下去,最终事业上的发展动力不足。没有发自内心真正的热爱,没有能够真正挖掘职业潜质,最终会因缺乏动力无法在这个岗位上更好地发展,对个人和职位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三、“立体化教学”的两大优势

目前教育界对于教改提出种种要求,其中加强硬件建设、引进优秀的教育人才、改革教育方式等等建议成为了众望所归和当务之急。但笔者经历多年的教育,认为教改困难重重最重要还不是经费,也不是教育人才的缺乏,应该是教育方式僵化和陈旧。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教育人才不一定具备能力能够使传统教育方式大换血,有许多优秀的播音人才反而出现“不会教”的窘境。学生最需要的,并不是与优秀教师的交流,而是与自身缺陷的交流,与社会需求的交流,是通过教师具有个性化、高效的教育方式从而获得对于社会、人生、职业多重思考和追求的能力。立体化教学不仅适用于初中、高中的教育,它也同样对于高校教育有着极大的作用。

(一)突破教学上的限制

有的学者认为立体化教学应该“更新智能观念,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特征”,“针对不同智能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课程和教学活动”,其实这是难以实现的。两千年前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只因具备了学生数量少和学习时间宽裕的条件,加上孔子超强的鉴别和教育能力,使他在成为一代良师的同时,也创造了这伟大的教学方式。但目前以中国高校扩招的状况而言,“因材施教”显得遥不可及。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基础知识、能力素质、兴趣爱好、潜力动力都不相同,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教育观念更新速度比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这是当前教育界不争的事实。在高校教学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如扩招后,学生普遍素质参差不齐;教学硬件设施不足;教学方式落后,教材陈旧;培养模式不适合就业形势;教师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从本质上来说是教育观念落后的集中体现。中国高校缺资金,缺教师人才,缺场地,但这些都不是最根本原因。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获得最大的收益,这与教育观念相关。从“实践—理论—实践”三步教学中,可以很大限度地突破教学硬件上的建设,也能避免优秀教师出现满堂灌的僵硬教学方式和教师在课堂上唱主角的教育观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二)弥合就业的脱轨

当前教育的软肋,仍然是教学和就业的巨大矛盾。教育部在文件中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意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要有成熟的学科支撑,符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8]。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里,许多教师只是满足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完自己的课时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加上当前教育限于教育时间、教师素质、教育模式、评价体系等等的局限,在实践上难以运行;加上许多高校把实践当成了理论学习的最后环节来完成,实践质量低,敷衍应付的情况大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意识导致学生难以成为“用得上”的人才。学生极其缺乏实践经验,采、编、播的能力极低,造成了大批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现象。立体化教学对于社会要求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更能让学生挖掘潜力,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所需,成为抢手的实践型人才。

四、结语: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在教育上取得莫大的成就,一个世纪前动乱年代出现了众多学者和教育家,可见教育不一定与经费投资挂钩。教改的难度大在于思想上的解放和学校与教师教改的决心。懒得改、害怕改、无力改,这才是教改最大的困境。教师一定要提高主观能动性,把教学经验、科学设置、大胆改革相结合,逐步推动教改事业。

注:

[1]苑霞,刘振汉.构建立体教学模式改革高职英语教学体系[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03).

[2]雷玉明,吴春梅.立体教学与“两课”教学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4(02).

[3]季方茜.立体教学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武夷学院学报,2001(01).

[4]朱道立,陈佩林,马以桐,王康乐,蒋建国.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12).

[5]李宇耀,张新猛,陈仕鸿,李心广.基于“多元教学”框架立体教学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18).

[6]刘根生,王敬.坚持立体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对文学理论课立体教学的反思[J].衡水学院学报,2009(05).

[7]张潇潇,谭天.论我国节目主持人培养模式改革[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06).

[8]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