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自动化的通信网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电力自动化的通信网络研究

陈超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江苏南京211106)

摘要:基于电力自动化技术的通信系统,在当前电力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仅仅可以使得电力调度自动化能够得到顺利实现,还可以使得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保证。因此,文章从这个角度入手,对于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进行研究,首先对于通信网络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探究了通信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通信网络;通信系统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是电力运营管理的发展方向,其可以使得电力系统运行效益得到更大的发挥,尤其其在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环节的运用,可以使得电力主站与二次设备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由此探究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的相关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一、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的概况

电力自动化通信是当前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通信领域应用的重要代表。对于处于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而言,其需要以最小的资费实现数据通信网络结构的构建,并且能够实现对应的情况的判别和表达,由此达到规划和裁决。下图展现的是某电力自动化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由此可见,远程测控器通过互联网实现与本地测控器的连接,进而进入到以太网,在多个局部测控器的基础上,以变送器和执行器为契机,实现测控对象的管理和控制,由此保证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有效运行。

二、电力自动化技术的通信网络应用分析

基于电力自动化技术的通信网络,是电力系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要考量多方面的因素,由此才能够展现出电力自动化技术在通信质量提升方面的效益。对此笔者倾向于从以下角度来探究:

2.1从通信实现路径的角度来看

综合当前电力系统中通信模式,我们看到针对于不同的系统性能需求情境,其采取的通信模式是不一样的,但是大致可以将其归结为两种: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

以有线方式来看,其主要有以下几种实现路径:其一,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开放性比较好,应用范围广泛,对于恶劣环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环网保护,带宽高,并且具备健全工业化设计标准。其二,光猫。就是在光纤的帮助下,依照现场总线布设特点,以串接的方式来处理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缺乏与子站设备之间的协调;通信速率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于组网结构的规模要求比较高,如果超过一定规模就难以进行应用。其三,电力载波,在当前电力线路的基础上,以过载波的方式去模拟,由此使得数字信号能够得以快速传播。其特点主要集中在:对于架设网络没有多大要求,在有电线的条件下,就可以实现数据的有效传递。

以无线方式来看,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实现方式:其一,数传电台。就是在中心点与分支点之间以轮询的方式实现数据查询,其与当前自动化终端之间显得格格不入,并且还会受到频率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在适当的环境下实现扩容,因此也仅仅能够在小范围的环境下达成通信;其二,GPRS,基于GPRS组网模式,以外包的方式实现系统构建,这样做可以实现维护费用的管控,但是这种模式的硬伤在于:其带宽处于较低的水平,双向通信方面不是很理想,如果需要给予主站下发遥调信号,就难以保证对应动作执行的及时性,并且如果在周边存在高压线路的话,可能受到高压的干扰。

2.2从网制结构设计角度来看

网制结构设计模式,也是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要去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们对于当前在电力自动化通信中运用比较多的WIMAX和WMN网络进行探究。WIMAX的出现,可以使得网络中枢的容量得到大大提升,并且能够保证单点与多点之间实现标准化的无线网络通信,是在IEEE802.16标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且还可以保证非视距通信动作的完成。上述优势,对于通信行业发展而言,其作用是不容估量的。如果在上述技术基础上实现WIMAX与WMN之间的混合使用,由此给出更加高效的网制结构设计方案,不仅仅可以使得通信的可靠性得以提升,还可以实现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这对于促进电力企业行业竞争力提升而言,是很有意义的,并且其在覆盖范围方面有着更加良好的表现,这为通信的远距离操作奠定了技术基础;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样混网模式下,是以自动网络连通的方式运行的,无论是组织配置,还是建立连通,整个流程都是自动完成的。

当然要想保证上述混网模式效益的全面发挥,还需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实现开发通信协议的管控,尽可能使用先进的无线电技术,使得监视环境能够得到改善和调整,避免不良干扰的负面影响;其二,在WIMAX塔台进行构建的时候,要选择最佳的安装位置,此时需要考量到成本与自动化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找到网状区域的最佳位置;其三,混网结构要充分展现出自身灵活性的特点,为此可以采用低反应时间切换管理算法,使得移动设备控制器的通信服务能够顺利达成;其四,保证混网系统的构建方案能够考量到今后的发展,此时对于其扩展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也是实现混网结构模式服役时间延长的重要契机,应该严格去控制和管理。

2.3从通信网络安全防护角度来看

自从将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系统运用到电力运行管理的那时候开始,通信网安全防护就成为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实际上,要想保证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的切实开展,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简单。笔者认为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立足物理角度,在电力系统网络安全保护模式基础上,按照安全工程理论模型,实现理论层面的转换,由此实现监控装置和报警设施在电力系统工程中的融入;其二,注重使用先进的密码技术,实现电力安全体系的构建,尤其对于网络拓扑结构和系统通信模块而言,要将其作为安全性维护管理的关键节点;其三,注重在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对于特殊领域和环节,应该尽可能的采取对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电力系统处于安全状态下运行。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电力自动化规划通信网络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电力系统有效运行,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我们应该强化在此方面的理论研究,总结实践经验,以促进此方面技术的成熟度。

参考文献

[1]姚实颖.电力自动化无线通信网络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3:14-15.

[2]姜永涛.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探析[J].机电信息,2012,15:162-163.

[3]白跃伟,杨亚丽.关于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5:281-282.

[4]刘凯.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技术更新[J].自动化应用,2014,1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