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种电梯井操作架》的说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一种电梯井操作架》的说明

谢奠凡

谢奠凡

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基于《一种电梯井操作架》这一专利,对电梯井定型化提升操作架的施工方法加以解析,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电梯井;定型化;提升式;操作架;施工方法

专利概况: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电梯使用也越来越多,电梯井结构通常采用核心筒或剪力墙,如何安全、经济地安拆电梯井模板,是许多企业面临的难题。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井操作架,属于脚手架领域,尤其针对高层或超高层多台共用电梯井道剪力墙模板安拆施工用脚手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井操作架,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多根支承梁,支撑在支承梁上的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操作架体;所述支承梁的一端搁置在电梯井的剪力墙预留洞中,该支承梁的另一端搁置在电梯井道边梁上。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为进一步增强操作架的稳定性,所述底座包括型钢框架和与多根支承梁对应配合的多道支承梁导架;所述多道支承梁导架固定在型钢框架的下端面上;所述支承梁对应穿过所述支承梁导架。

1.常用的电梯井操作架的分类与不足

1.1落地式钢管扣件脚手架

这种脚手架适用于多层和小高层,是从底层一直向上搭设的施工形式。其搭设时间长,且需大量的钢管、扣件、脚手板,人工、运输、租赁费用高昂。且随着搭设高度越高,架体就越不稳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拆卸困难。

1.2悬挑架搭设的脚手架

用槽钢或工字钢作为支撑,分段搭设脚手架。钢管、扣件、脚手板使用量仍较大,装拆脚手架的人工费仍较高。

1.3操作平台式脚手架

利用槽钢、工字钢或钢管加工成操作平台,整体安装、吊运。但是操作平台上未架设脚手架,电梯井模板安拆时,施工作业面及作业高度有限。

2.实用新型的工法优势

2.1便捷性

采用定型化提升式操作架,加固工序简单,成型质量好,而且安全性能更能得到保障。提升的过程中用塔吊配合,可随着主体结构的升高逐层提升,一次性投入可重复使用。具有吊运方便、施工速度快、安全有保障、安装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等特点。

2.2经济性

电梯井内定型化提升式操作架以下的筒体不需要搭设钢管扣件架,仅做楼层封闭即可,可节约钢管、扣件租赁费,经济效益显著。

3.实用新型的工艺原理

3.1操作架的构成

电梯井内定型化提升式操作架采用了定型化型钢底座、固定式操作架体的设计,由底部型钢底座、支承梁及上部操作架体组成(见图1及图2)。

图1型钢底座构造图

图2电梯井内定型化提升式操作架构造图

3.2工艺优势

该操作架能重复使用,减少了脚手架的搭拆难度,避免了常规的落地脚手架体系的安全隐患,如搭设高度超高、超重所引起的架体变形,扣件荷载超规范爆裂等安全隐患。

4.施工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

4.1施工工艺流程

型钢底座加工制作→型钢底座吊装就位→安放支承工字钢→上部操作架体搭设→检查验收并使用→结构施工→提升操作架→下一层封闭→结构施工→进入循环(提升操作架、下层封闭、结构施工)。

4.2施工操作要点

(1)型钢底座加工制作

型钢底座加工制作的工艺流程为:材料选择→下料→拼装、焊接→刷防锈漆。

①材料选择:型钢底座主龙骨采用Q235级[16槽钢,其技术参数与界面参数见图1和图3;为利于支承梁的安放与抽拆,型钢底座下部安装三道支承梁导架,支承梁导架由Q235级[8槽钢、[12槽钢、滚动轴承、Φ48×3.0钢管焊接拼装而成。

表1国标槽钢参数表

h-高度;b-腿宽度;d-腰厚度;t-平均腿厚度;r-内圆弧半径;r1-腿端圆弧半径;I-惯性矩;W-截面系数;i-惯性半径;Z0-YY轴与Y1Y1轴间距

图2槽钢截面参数示意图

②下料。制作前需对制作人员进行设计交底,明确材料下料长度,下料焊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检查核对材料型号,确定合理下料长度,避免材料浪费;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控制下料长度,在材料上划出切割位置,使用切割机将型钢按照图纸尺寸进行切割,标出零件编号并分类放置;③拼装、焊接。型钢底座先进行预拼装,使其满足设计要求。采用点焊固定后进行焊接,防止架体发生形变。节点焊接质量要求达到《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的规定;④刷防锈漆。底座拼装、焊接完毕后,进行防锈涂刷。清理架体焊接点焊渣,检查焊接质量,涂刷两遍防锈漆。

(2)型钢底座吊装就位

在型钢底座拼装并检查合格后,进行吊装实验,满足使用要求后,再用塔吊将已经拼装成型的型钢底座吊运至施工现场使用部位。

(3)安放支承工字钢

施工时在结构剪力墙上预留宽150mm、高250mm的对穿方孔,预留洞洞底标高平电梯井道边梁顶标高。塔吊将型钢底座吊起到合适高度后,支承工字钢(16号工字钢)通过型钢底座下部的导架安放就位,一端搁置在剪力墙预留洞中,一端搁置在电梯井道边梁上。在调整好支承工字钢水平度,且确保两端有效搁置长度均不小于300mm后,方可缓慢放松塔吊吊绳,解开吊钩。

(4)上部操作架体搭设

架体搭设的工艺流程为: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扫地杆与型钢底座主龙骨锁紧→大横杆→小横杆→斜撑、剪刀撑→脚手板。

(5)检查验收并使用

电梯井内定型化提升式操作架检查验收合格后,再使用该架体对电梯井剪力墙进行模板安拆作业。

(6)结构施工

电梯井内定型化提升式操作架在使用过程中,允许施工荷载为3KN/m2,严禁在结构施工中超过设计荷载。操作架体使用过程中,用钢管、扣件与充当电梯井周边剪力墙模板主龙骨的钢管横向连接,加强操作架体的稳定性。

(7)提升操作架

提升时选择型钢底座的四个角点作为吊点,吊起四个吊点的4根10m钢丝绳长度应基本保持一致,以确保操作架在提升时平稳上升;塔吊将操作架吊起到下一层合适高度后,支承工字钢通过型钢底座下部的导架安放就位,一端搁置在剪力墙预留洞中,一端搁置在电梯井道边梁上。在调整好支承工字钢水平度,且确保两端有效搁置长度均不小于300mm后,方可缓慢放松塔吊吊绳,解开吊钩。

(8)封闭下一层

操作架随着主体结构往上每一层提升的后,在相应的下一层采用在钢管上铺设脚手板的方式封闭。

总结:

基于《一种电梯井操作架》的专利技术无论从技术、安全、经济效益等多个角度来看,都有显著的可推广性。该技术将在高层建筑项目中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