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学校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1

浅论新课程改革下的学校管理

旦增

旦增青海省囊谦县民族中学

【摘要】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者,在思想境界、工作质量、潜在能力和运用等方面都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精心去研究学校管理的新办法、新措施,正确实施新课改下的学校管理。

【关键词】学校管理新课改评价制度人本意识科研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8-0178-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学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既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又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学态度、教学责任心、教学经验、教学的艺术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和行使教育管理能力的人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教育工作者在思想观念上要不断更新,思想境界、工作质量、潜在的能力发挥和运用等都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适应新的教育规律的发展,教师只有能够胜任党和人民赋予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学校就能够发展和进步。

一优化教师的评价制度,完善学校内部管理

目前仍有一些学校校长认为评价教师的目的是为了鉴定、考核教师的工作成绩,严重忽视了把教师评价作为反馈信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仅仅是作为学校管理教师的手段。还有一些校长和教师认为自己工作比较忙,根本没有时间搞评价,把日常工作跟评价工作割裂开来,认为评价工作是日常工作之外的事情,因而既不重视又不正确对待。目前评价一位教师工作成绩的过程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项的、鉴定性的评价,即校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或者校长(评价)——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缺乏一定的数据和充分的信息,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评价一位教师的根本目的在于:一定要重视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通过给予评价和获得信息的反馈,促进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的制度,也促进在学校的领导下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实现新课改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的目标。评价一位教师要有一定的依据,按照学校对教师教育工作完成的目标、教师对教育价值观的定位、教师的根本任务以及国家教委颁布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等,在评价中除了在依靠这些依据的基础上,还要明确以师德内容为首的评价体系:(1)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2)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因材施教;(3)老师是否掌握了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4)是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5)是否有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6)教师所教学科教学成绩是否优秀,教师著作、论文、调查报告、科研成果等是否突出。为了适应时代科技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创造性人才,制定评价方案时要全面,教师自我的水准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认可评价;家长对教师的高度评价;教师对教师的认真评价;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高度评价。

二强化人本意识,实现民主化的学校教学工作管理

在现代科学管理中,学校管理最重要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这要求学校领导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哲学教育管理观念。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对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对教师的管理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观念,一些学校的管理工作者是学校管理队伍中的重要角色,理应具备现代科学管理意识来实现民主化的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实现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其实质就是重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人性得到完善的发展。具体的做法是:(1)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2)管理者要学会尊重和信任每位老师;(3)管理者要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成就需要。

三强化科研意识,实现课题化的学校教学工作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学校教育竞争日趋激烈,每位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者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科研含量是发展教育和抓好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深知以下几点:(1)树立较强的科研能力去引导教学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2)要创设较强的感染力去调动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兴趣,充分带动学校的科研工作朝着课题化、科研化方向发展,努力实行常规管理化的课题化,使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运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以确保学校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真正达到正确实施新课程改革育人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