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与课外延伸活动的整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思想品德》课与课外延伸活动的整合

任登梅

贵州省盘县第八中学任登梅

一提起初中思想政治课,也许你想到的就是那些比较抽象、枯燥、乏味的基本概念、原理,觉得理论性太强,与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有一定的差距。在有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社会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理论空洞,说教太多,离他们的生活较远,因而不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此,教师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只能把它作为一种学习材料,应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领域,可以增删教科书,充分发掘和利用适合本地区、本学校、本班学生的教育资源,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生活体验,感悟和实践,将其真正内化发展为学生的思想品德习惯,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体现时代精神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在《思想品德》课与课外延伸活动的整合方面形成了如下认识。

一、通过课外延伸活动,用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人们对某一事物有浓厚兴趣的时候,他就能想着它、念着它、探求它,天长日久,必然会积累起与这方面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熟能生巧,掌握它的规律,因而也就能在这方面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往往是很能引起学生的关注的。

二、通过课外延伸活动,使学科领域的知识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才会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才会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加以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例如我在教七年级的《对父母的爱,我们发出了吗?》一节时,我设计了三个专题:第一,了解你的亲人——我让同学们自己设计表格,回家调查了解父母、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亲人的生日、兴趣爱好、习惯、基本经历、工作内容等等情况,并记录下来,加深了对亲人的理解。第二,亲情动感故事——讲述你身边最令你感动的亲情故事,用心体会亲人的爱。第三,给亲人以爱的感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亲人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并记录下他们的反映和感受。通过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个体对亲人的了解和理解,增进了他们之间的亲情,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宽容他人,帮助他人。逐渐地,学生间的相互理解、关心和帮助他人的现象如雨后春笋般地多了起来,很多家长惊喜地告诉我,他(她)的孩子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同学们对那节教材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将知识内化为了自己的思想品德习惯。

在教八年级的《法律是武器》这一内容时,我带着学生们走出校门,到法院审判庭旁听了一起民事案件的审判。回校后,我让他们自愿组合成小组,自主角色分工,自由选择案件,依据法定程序,自己收集相关知识和资料,在课堂上开设模拟法庭,在“庭审”中进行适时适度点拨。同学们在实践中探究,以某问题为中心搜索运用所学知识,反复感知,提高了认识,增强了理论指导实践的执行力。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学生自主的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得到了延伸、重组与提升。

三、通过课外延伸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体验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应该充当的是合作、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教他学习如何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也即“授之以渔”。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诚然,在思想品德课中,抽象概念较多,的确需要学生将一些理论和基本原理记忆在心,但是如何记忆,如何将这些精炼的理论知识“放下架子”,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认同、理解,进而入脑入心呢?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完全可以达到目的。如我在教《改革开放》那部分内容时,设计了调查问卷,布置学生从身边事例入手调查,调查盘县人民三十年前在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生活状况和当前的生活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其中说明的道理。通过调查,通过有关数据指标的分析,学生得出了如下结论:盘县人民当前的生活水平比三十年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些实惠,都是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带来的。课后,我又设计了主题为“改革开放好”的征文比赛活动,让学生把自己调查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悟写出来,进一步展开交流。通过上述活动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制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英明,它不断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学生由衷地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理解和接受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的道理,提高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自觉性。

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滩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因此,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做到既利用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设计好的活动方案;教师既要认真组织、加强指导,又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或束缚学生的实践活动;既要对学生的社会活动进行指导,又不能过分重视学生的活动结果。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通过课外延伸活动,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