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运用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运用的效果分析

唐晓芳

江永县人民医院湖南永州425400

【摘要】目的对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运用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内科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得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50例。观察组行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而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组间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运用,能够促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使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事件发生率降低,可取得较好的运用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内科护理;风险管理;运用;效果

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些安全隐患,导致患者受伤,甚至出现意外死亡,这种安全隐患则被称为护理风险[1]。内科患者中,患者年龄普遍较高,并且病情均相对危急,尤其是呼吸内科,更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对此,应在护理的全过程中实施护理管理。本文就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运用的效果进行分析,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内科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中有男58例,女42例;年龄44-83岁,平均(62.45±2.09)岁;疾病类型:消化内科疾病17例,呼吸系统疾病19例,心血管疾病29例,脑血管疾病35例。随机分组得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例如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差异不显著,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而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风险管理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1.2.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主要由内科护士长、各病区组长以及专科医生组成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以及制定考核条例及培训内容。

1.2.2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患者住院时,医护人员及时告知患者入院的相关事项,包括规章制度、有关义务、问题的发生和处理等。凭借有效的沟通,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为护理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1.2.3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

医院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传授其相关技能与知识,使其对《护理管理办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具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能够付诸于实践[2]。

1.2.4促进风险管理预案的完善

各科室基层护理人员经过讨论,分析总结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基于此提出有效的预防方案。例如,就给药错误风险而言,可通过医生开药、护士取药以及护士复查等多个环节,对给药的正确性进行检查;针对药物配伍风险,可使用药物配伍软件明确药物的功能与禁忌,一旦出现配伍风险,立刻向发药人员发出警报[3]。

1.2.5风险管理执行和监督

系统流程的健全是消除风险的重要条件,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本分工作,也要落实好记录工作,为今后的查询提供方便。并且,护师和护士应加强巡检监督,对出现的护理问题快速处理。

1.2.6积极引进PDCA机制

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流程得到有效执行。所以,医院需促进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为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1.3评价指标和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并且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讨论

护理工作中,存在因不安全因素导致患者受伤或死亡的风险。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有效预测、识别与处理各环节潜在的风险,能够使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降低,从而最大程度上减轻风险事件造成的后果。根据相关资料可知,风险管理在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使风险事件以及投诉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能够促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

内科护理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风险管理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对内科护理的理论知识具有充分的掌握,特别要求能够根据护理程序和患者的各项指标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并且作出基本的护理学诊断,促使患者的病情变化得到全方位的掌握,并基于此进行相关护理目标及内容的制定,最终有效采取各项护理措施,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4]。

护理人员也需充分了解常用药物的使用,包括疗效及其副作用,并且能够及时识别并处理出现的不良状况,情况特殊时及时报告医生。护理人员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尤其是危重病患,在出现意外时需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抢救。风险管理护理也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和医生、患者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使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给予患者关怀与照顾,从而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加积极配合,促使疗效提升[5]。

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行风险管理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而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组间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运用,能够促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使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事件发生率降低,可取得较好的运用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雪,周秀华.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03:153-154.

[2]赵海燕.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09:98-99.

[3]周玉洁.对60例常规内科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前后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33):115-116.

[4]王德凤.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9):225.

[5]刘玲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