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重在隐患分析及安全防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重在隐患分析及安全防范

殷娟闫俊霞通讯作者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嘉峪关735100)

【摘要】:护理安全的核心是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病人的安危、医院的声誉。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注重分析在护理管理上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以及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因素,明确护士对待安全问题的态度,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转变护理观念,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隐患;安全管理;安全防范;

1.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护理人员自身因素:护理人员是护理措施的实施者,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护士,因此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护理安全与否的首要因素。当护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时,就可能给病人生理、心理带来不安全的隐患。护士不能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严重隐患。由于社会上一些因素影响着护士,不安心本职工作,工作不负责任,对病人不关心,有时甚至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对危重、意识丧失的病人未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而发生坠床、压疮、烫伤等事件也时有发生。

1.2法律意识较淡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好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发生。缺乏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对患者态度生硬,有的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后果,这些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1.3不能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特别是查对制度,在执行医嘱时或错抄或漏抄;目前医嘱核对大部分科室只能每天核对一次,做不到班班核对,甚至核对时也未发现错误,以致多用、少用、漏用及错用药物等。

1.4管理层的因素:1.4.1上级对下级的监控缺乏力度。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全体护士会,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识别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1.4.2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医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1.4.3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1]。

1.5交接班制度不严,护士往往对病人病情不能做到心中有数,如我们个别科室对病情较重的病人,第一天交过第二天就不交班了,结果夜间发生病情变化时夜班再交班。医院有分级护理制度,护士应根据分级要求给予病人相应的护理。但是个别护士值班时不能按时巡视危重病人或巡视病房时也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1.6患者自身的因素:患者或家属对治愈的期望值过高,若病人心理承受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就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等心理现象,不信任医生,怀疑诊断错误,更不听护理人员的安排,拒绝服从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安全隐患的防范。

2.1、加强各种规章制度、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安全护理与法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依法施护的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由护理部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专题讲座,加强各级护士的安全管理,实行岗前培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差错标准及处理方法》、及《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在学习上应体现“四勤”,即勤学、勤讲、勤问、勤记,反复灌输,让护理人员在认识上提高、思想上统一,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

2.2要加强医患沟通,改变服务观念、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加大医患双方沟通的力度,不断掌握沟通的技巧。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能让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疗活动,还能使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整个病史,做出准确的疾病诊断和及时性的治疗,从而使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首先应该注意服务态度,良好的沟通,要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环节,注重伦理医学,注重人文医疗环境,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与对环境的需求等,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尊重和认同,构建医患之间的信赖与和谐。

2.3、加强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鼓励护士参加各种方式的再教育,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及主持专业讲座和业务查房等;定期组织科室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并由院、科两级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理论”考试,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观念;对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让每位护士均能准确、熟练、规范的完成护理操作,从根本上防止因操作不熟练或失误造成护理差错,保证护理安全的落实。

2.4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是促进护理工作的动力:鼓励护士间的相互协作精神尤为重要。由于护理工作较繁忙琐碎、重复性强而又缺乏新意,但又要求有高度的准确性及责任心,致使护士心理上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因此要求鼓励和培养护士间的团队精神,倡导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2.5对病人履行告知义务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可行性措施:各科设立缺陷登记本,以制度规范约束护理行为,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将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归类成册,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告知病人。完善签字记录,患者从入院至出院,都要依照程序,把护士需要做的护理内容和目的告知患者,告知时要注意语言艺术,使患者感到可靠和信任[2]。

总之,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规范医疗护理行为,提升医疗护理质量,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完整的医疗风险管理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护理是一项与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相关的职业,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

【参考文献】

1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6.

2.李宜.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涉及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B):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