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广播中戏曲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试论广播中戏曲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刘洁

刘洁

(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5-0000-01

摘要:广播“Broadcasting”,收音机,民间又称“戏匣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广播的功能也在被扩大,除了传统的收音机之外,手机听广播,网络收音机,MP3、MP4等等,都可以接收到调频(FM)和调幅(AM)的信号,收听和覆盖方式的变化,使得广播中的戏曲节目在新时期要跟上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关键词:广播戏曲

收音机,民间普遍称其为“戏匣子”,在中国,从广播的一诞生,就与戏曲有着不解之缘,在解放初期,没有电视,没有VCD,听戏曲成为不少人当时的一种爱好。所以早期的收音机里播出的主要是戏曲节目,而收音机的形状又酷似“匣子”,顾得此名。可随着社会的发展,收音机的传播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由单纯的“匣子”,扩展到手机、MP3、MP4、互联网都可以收听广播,节目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新闻、服务、娱乐等等,戏曲节目所占的比重较以前来说相对减少,电影、电视的普及和娱乐方式的多样使得听众群体也在不断萎缩,多以老年人和农村听众为主,缺少城市听众和青年听众,有不少年轻人不了解戏曲,不喜欢戏曲,或者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戏曲,而这一部分却是艺术形式消费的主体,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流失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但随着振兴中原文化,打造中原文化品牌的深入,传统戏曲文化逐渐被扶持和重视,戏曲节目乃至专业的戏曲频率也随之应运而生,2005年,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大胆尝试开设专业戏曲广播频率,并且24小时播出戏曲节目,一经播出,便立刻受到听众的强烈反响,几年来收听率也多次在央视索福瑞和尼尔森调查中名列前茅。然而,面对众多传播媒体、不同传播形式的冲击和竞争,以及受众精神文化水平的需求,作为一个专业的戏曲频率,专业的戏曲主持人又该如何办好栏目,让众口难调变为得心应手呢?只有准确把握广播媒体的特质,认真抓好戏曲节目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吸引听众的优势,才能把节目办好。

人们对戏曲的了解是通过听、视来认识的、但是广播传播的戏曲节目没有了动作、舞美,全靠声音唱腔来展现,说明,在广播媒体中的戏曲元素,音乐、唱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戏迷津津乐道的就是“听”戏,这和广播的特点是相符合的。

戏曲是一门很深的文化艺术。戏曲节目在选材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艺术性和思想性,还要考虑听众的审美习惯和接受能力。从综合艺术到听觉艺术,广播戏曲节目实际上也是再创作的过程,可以通过解说、音响、剪辑加工等达到目的。在广播中介绍戏曲的方式很多,一般包括全剧、选段、唱腔欣赏、录音剪辑、折子戏、戏曲故事等等。

全剧播出只在节目前做简单的内容介绍,这种播出虽受欢迎,但较冗长,因此一定要在其中增加主持人适当的评论和感受;录音剪辑是最常用的形式,这种形式以戏曲内容为主线,压缩情节,保存精华,删除枝节、用解说串联全剧;戏曲故事既不同于解说、又不同于讲故事,既要保持精彩的唱腔、又要保存戏曲的完整,使戏曲经过编辑加工后,又还原为一个艺术整体。

戏曲的市场在广大农村,但随着物质文化和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一部分受众已不满足把欣赏戏曲停留在听唱段的层面上。他们想要了解戏曲的历史背景、社会意义等等。而戏曲对一部分老年受众是娱乐和休闲,他们所要了解的大多都是浅层的。所以多层次的节目既能迎合不同层次受众的口味,又能使节目显得多样化!且戏曲是一个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而河南90%的戏曲理论工作者都生活在郑州,在“俗”的基础上,多请这些理论工作者从理论这个较高的层面上讲诉戏曲、解剖戏曲,提高受众的欣赏水平,提高栏目的品味。

广播可以多角度的传播戏曲,戏曲有完整多样的行当,且不同的剧目中有很多相同的行当,不同的剧目各行当之间又有相同的美学价值,更有甚者相同的剧目不同的演员也有不同的诠释,也有不同剧种的表现。在这一层面上戏曲可以说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传统的戏曲讲究“唱念做打”。而河南戏则以唱功为主,这就迎合了广播是依靠声音为载体传播的媒介。但在节目设置的时候还要考虑资源和受众的审美疲劳等问题。一个地方剧种的剧目资源是有限的。在欣赏大戏听故事的基础上,适当多加故事的背景及此剧目的文化诠释会使栏目锦上添花。

做为一个自然人,都有审美疲劳,都希望所听的节目能有新的内容。而这个新不仅仅是内容的新,也是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在欣赏完一出大戏后,挑出此戏的一折或几折,把不同剧种做对比不同演员演绎做对比。或在节目和受众互动的同时,加上评论家的评论,老艺术家对后起之秀的评价以及主持人自己的评价看法等等。既能和受众更多的互动,又能让受众听到评论员的评价。

广播和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相比有其优势也有劣势。与电视网络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劣势也是办好节目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人都说戏曲是夕阳产业,一是因为其发展缓慢,二是受众年龄结构老龄化。那为什么年轻的戏迷少呢?这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的普及对广播的冲击是不可忽视的,现代工作人员进办公室都是计算机,不可能再拿着广播收听节目,广播和网络的结合不仅仅提高了收听率,更为戏曲节目赢得了更多年轻的受众,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文娱广播的《戏迷天地》节目与戏曲出版网合作,将艺术家请到直播间,录制每期的《戏曲跟我学》视频,使得现在的广播节目不但可以听而且可以看,弥补了广播媒体自身的不足。还有和电视的结合也为广播节目的提高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与郑州电视台三套文体频道共同打造的《戏迷总动员》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广播为电视赢得更多的受众,电视为戏曲的表现形式又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也是一个追求个性的社会,广播论坛的开通使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有了一个更便捷的交流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仅是戏曲节目受众的交流,也是主持人和听众的交流。无形中拉近了广播与受众、演员与戏迷的距离,不仅仅能提高戏曲节目的质量,对于戏曲这个“夕阳产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戏曲节目虽然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无法获得流行歌曲那样的效果。但它的受众群依然庞大,因为戏曲满足了听众较为稳定的兴趣点,作为传播戏曲文化的专业频率,节目办的有特色,有新意。弘扬民族传统艺术,才会让它令人倍感亲切,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