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汉不同民族顺式阿曲库铵闭环靶控输注肌松时效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维、汉不同民族顺式阿曲库铵闭环靶控输注肌松时效的比较

吉芳1卢玮2伊合山·艾尼瓦尔1张冰1

吉芳1卢玮2伊合山·艾尼瓦尔1张冰1

(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比较维族和汉族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时效。方法择期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手术的女性患者,维吾尔族(W组)、汉族(H组)各50例,ASA分级I~II级,年龄25-55岁,体重指数20-29kg/m2。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诱导,T1达最大阻滞时气管插管,采用闭环靶控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监测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恢复指数、70%恢复时间、90%恢复时间及麻醉维持期单位时间维持用药量。结果两组肌松起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与H组相比,W组在阻滞维持时间、恢复指数、70%恢复时间、90%恢复时间均缩短(P<0.05),麻醉维持期单位时间维持用药量增加(P<0.05)。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时效存在差异,临床应用应考虑次差异的影响。

关键词维吾尔族汉族顺式阿曲库铵

肌松药的残余肌松作用是引起麻醉后呼吸系统事件的高危因素之一。Tiret【1】对法国20万例行择期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调查发现,65例患者因麻醉导致死亡,其中近半数与术后肌松残余阻滞有关。肌松药的作用时效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群体间【2,3】。聚居在新疆的维吾尔族,应用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时效与汉族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清楚。因此我们提出假设,通过比较维族和汉族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时效,为新疆维吾尔族临床合理应用顺式阿曲库铵提供参考,以降低术后肌松药物残留,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纳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手术的女性患者,维吾尔族(W组)、汉族(H组)各50例,ASA分级I~II级,年龄20-55岁,体重指数20-29kg/m2。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未使用可能影响神经肌肉功能的药物,无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障碍病史。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

肌松监测采用广西威利方舟科技有限公司的闭环肌松靶控注射系统,采用TOF(四个成串刺激)刺激方式,刺激电流50mA,频率2Hz,每个TOF间隔12秒。四个成串刺激引起T1、T2、T3、T4四个肌颤搐。调整肌颤搐幅度T1的增益值,使用顺式阿曲库铵前测得的肌颤搐对照值Tc为定标,当T1/Tc和T4/T1稳定在100%后开始给药。术中以T1≥10%为反馈阈值,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的速度为0.5μg·kg-1·min-1,Tl恢复到10%时注射泵开始增药,起始速度为1μg·kg-1·min-1,T1<10%后注射泵停止增药,继续以初始速度维持输注,T1再次恢复到10%后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手术结束停止输注。

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常规监测心率、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麻醉诱导给予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2mg/kg、芬太尼4μg/kg,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启动刺激,取得稳定的对照值后肌松定标(T1/Tc=100%),静脉注射3ED95顺式阿曲库铵(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T1达最大阻滞时行气管插管,PtCO2维持在30~35mmHg。恒速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至BIS保持在40~60,心率、血压波动在基础水平20%以内。手术结束前追加芬太尼2μg/kg,手术结束停止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术后意识、呼吸恢复满意后拔除气管导管,其间不予拮抗。记录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恢复指数(T1恢复25%至75%的时间)、停止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至TOFr恢复至70%的时间,停止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至TOFr恢复至90%的时间以及麻醉维持期单位时间维持用药量。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及q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两组年龄、体重及身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两组起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与H组相比,W组在阻滞维持时间、恢复指数、70%恢复时间、90%恢复时间均缩短(P<0.05),麻醉维持期单位时间维持用药量增加(P<0.05),见表2。

讨论

本研究实验组选择了在新疆居住生活,且3代均为维吾尔族的患者,以比较民族差异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时效的影响。肌松药的起效及作用时间受药物达峰浓度时间、清除率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与年龄密切相关【4】,本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肌松效应的个体差异大,单次或持续泵注很难控制肌松程度。运用TCI技术,尤其是闭环靶控输注,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给药,更好地解决了个体差异问题。本研究将肌松药追加水平控制在T1为10%,避免了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恢复起点的差别。

研究表明,遗传、种族、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等的差异使不同人群应用非去极化肌松剂的药效学存在很大差异[5]。本研究表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时效存在差异,与维吾尔族患者相比较,汉族患者对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时效更加敏感。其原因尚不清楚,需要近一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维吾尔族、汉族患者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时效方面存在差异,临床运用时应充分考虑此差异的影响。

参考文献

[1]YasudaY,FukuskimaY,KanekiM,eta1.Anesthesiawithpropofolinducesinsulinresistancesystemicallyinskeletalandcardiacmusclesandliverofrats[J].BiochemBiophysResCommun,2013.43l(1):81—85.

[2]ahabaAA,PerelmanSI,l~106kowitzDM,eta1.Geographicretg—ionaldittereneⅫinroeuroniumbromided‘mreladonandtimeofaction:overlookedfactorindeterminingreeoramended.Anesthesiology,2006,104(5):950-953.

[3][6]CollirmLM,BmnJC,BevanDR,eta1.TheprolongeddurationofChinesepatients.AnesthAMJg,2000,91(6):1526-1530.

[4]MillerRD.Miue,sAnesthesia[M].6med.PhiIadelpllia:Elsevier'2005:48l-572.

[5]SalibY,PlaudB,eta1.Neuromusculareffectsofviltoniumandne06tigmineinMontrealandParis.CallJAnaesth,1994,41(10)908-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