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尼莫同预防SAH后CVS的观察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应用尼莫同预防SAH后CVS的观察与护理

黄小燕

黄小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302-02

【摘要】大约20%~30%的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CVS)[1],严重的CVS可造成脑缺血或脑损害,是SAH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2]。尼莫同(NMT)注射液能明显降低SAH后CV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无增加再出血的危险性。我科常规应用NMT注射液预防SAH后CVS,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脑血管痊孪尼莫同

1资料与方法

1.1本组26例SAH患者,全部入住NICU,均为清醒患者,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32-62岁,平均51岁。

1.2给药方法入院后即予NMT注射液10mg/50ml,Q12h,使用避光注射器将药液持续微泵输入,调节速度为0.6mg--1mg/h或视血压调节,用10-14天;然后改为口服:尼莫通片20mg,3次/日。

1.3诊断依据:①意识清醒转为嗜睡、昏迷或由昏迷转清醒后再昏迷;②出现神经系统局灶损害体征;③治疗后症状波动或进行性加重;④除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具备前三项之一加最后一项可诊断。

2临床观察与护理

2.1心理护理

患者突然发病入住监护室与亲人分离,病后需绝对卧床休息,静脉输注NMT时要求速度慢,需连续输注,且注射局部易红肿疼痛,使患者易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护士在用药前应做好宜教工作,耐心解释用药的目的、方法及使用时可能出现的不适感等,特别强调此药物需缓慢静脉滴注的重要性;同时要及时解决患者生活需要,适时讲解病情及安排家属探视,使患者安心治疗,取得患者卧床的依从性和配合。

2.2观察及护理

2.2.1用药护理NMT需避光,避免药物引起静脉渗漏。使用前应先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过敏体质者慎用。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心律失常、反跳性血管痉挛等[2],因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每15-30min监测血压一次,并做好记录。发现头痛、神志、瞳孔、血压下降等病情变化者应随时调节进药速度并报告医生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护士要熟悉药物性能,严格控制滴速,尤其是开始2h,按0.6mg/h滴注;此外,尼莫地平具有高度扩张性,使血管通透性增强,可能会导致静脉穿刺周围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症状[3]。如出现此症状应立即更换静脉,静脉炎局部用33%硫酸镁溶液湿敷或用生土豆切片外敷或用喜疗妥软膏外涂,可有效地缓解局部红肿疼痛。

2.2.2病情监测护士在观察NMT不良反应的同时,需加强对疾病本身的症状和生命体征的观察,如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瞳孔反射和肢体活动等,另外需监测电解质:SAH后应用脱水剂,患者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因此应注意监测,同时注意SAH本身症状与药物不良反应的鉴别。

2.2.3CVS的观察CVS可造成脑缺血或脑损害,是SAH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对CVS的发生发展的观察极为重要。应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语言表达能力,监测呼吸、血压变化,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的进行性加重、持续高热等,均提示CVS的先兆,应立刻汇报医师,并积极配合处理。

3结果

本组26例,平均住院27天,除1例嗜睡患者突然意识加重,经影像检查为再出血转神经外科手术,其余无CVS发生,痊愈出院;17例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以收缩压下降明显,经调整用量后仍有2例于第5天中断注射治疗改为口服;心率下降3例,第3天后平稳,无心律失常;4例用药第6天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有14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

4讨论

4.1大约20%~30%的SAH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1],NMT持续泵入是近年来用于治疗SAH,解除CVS疗效确定的新药。它能明显减轻脑细胞的损伤,既能降低SAH后CVS的发生率又能对脑细胞起保护作用,另外尼莫地平还可提高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改善病灶周边缺血区脑组织的代谢功能,具有抗血管痉挛、抗局部缺血作用[3],从而有效降低SAH的病死率。药物应用期间严密观察患者血压等变化,根据血压变化微量注射泵能将药物精确、定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对稳定血压有很好地疗效。

4.2NMT易被聚氯乙烯吸收,在输注时须选用专门配用的聚乙烯输注管,护理重点在于正确地使用NMT,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有效、稳妥地使用NMT的前提。

参考文献

[1]侯希清.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迟发性脑血管痉挛30例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7,1l:616.

[2]李照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3-5.

[3]范晓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西部医学.2009,21(11):199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