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在脑瘫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运动控制在脑瘫中的应用

尹立明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苏州215003)

【摘要】运动控制理论是当前康复学届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运动控制理论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的康复治疗方法、技术和手段将会为临床治疗和康复带来全新的进展。从运动控制理论的角度对动作进行观察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对脑瘫儿童动作训练,从而提高其康复治疗的效果。本文则是对运动控制在脑瘫儿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从而为脑瘫儿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脑瘫;运动控制;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362-02

运动控制理论是当前康复学届讨论热点问题。运动控制理论的基础来源于当前一些新的康复治疗方法、手段、技术等带来的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及全新的治疗进展。

1.运动控制理论研究基础

人体的运动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训练所决定的。在后天的促进因素中,很多能力则是通过环境的影响和训练而获得或发生变化,包括基本姿势、精确定位、快速感知、绝对力量发展、转向动作程序建立、动作模式的优化和发展、动作路线和顺序、中央视觉辨别感知能力、动作方向和幅度、记住注意力能力等,都可通过专项的设计和训练而在后天得以发展[1]。

2.运动控制理论的内涵

运动控制是一种管理和调节动作机制所必需的能力,主要是对动作控制的方式和动作性质进行研究。运动控制的了解,尤其是其本质和对临床康复治疗的实践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运动控制的理解要点主要在于:(1)为行为发生的解释提供框架;(2)对科学的研究进行引导;(3)对临床实践工作进行指导;(4)为干预和评估提供良好的假设;(5)通过其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3]。

从运动控制的角度来观察动作的产生,其包括三个必要因素:个体、任务以及环境,也就是动作的组织和产生受到这三个因素的相互制约和影响[4]。例如:一个在悬崖峭壁上走钢丝的人和在平地上走路的人有什么不一样么?都是在走路,为什么他们有区别?有的人会说,因为他在悬崖边走钢丝的啊,当然不一样了,但使用运动控制理论就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再有就是个体的区别,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走钢丝,这是由个体的能力所决定的。综上,个体、任务、环境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同。

而具体动作的产生也是个体、任务、环境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动作的组织受到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和相互制约,同时三个因素中有又包含着更多不同的因素:产生动作的个体又包括认知、知觉、活动;产生动作的任务包括活动、稳定、操作;产生动作的环境包括常规和非常规。个体里面认知包括注意、动机、情感,知觉包括感觉和知觉,运动包括运动输出、肌肉和关节。任务里面的活动包括个人活动和集体活动,稳定包括稳定和不稳定平面[5]。

3.运动控制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

运动控制理论在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的操作流程包括动作分解、缺失成分的分析、性能性训练以及向现实生活转化。首先需要从功能入手,关注环境、辅助器具等因素。之后量化到患儿的运动能力,并进一步分化其已经存在的能力,使之泛化到日常生活的活动中。其次从位置、力量、时间、顺序等方面向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输入更多的刺激,以促进其神经系统的发育。

任务导向性方法是应用运动控制时的主要方法,其训练方法包括日常物品使用训练、户外活动训练等整体任务训练;循环训练等混合型任务训练以及站立位训练、坐到站的训练等单任务训练。运动控制训练的原则首先是通过任务分析、环境分析、患者能力分析,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计划,其重点在于帮助患者获得解决目标任务的能力;其次将每个任务分解成几个部分,从最简单的任务开始,循序渐进练习,并随着患者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增加任务的难度,使其尝试自己能力的极限,最终顺利完成功能性目标,进而向现实生活方面转化。

4.案例分析

王某,女,4岁,脑性瘫痪(痉挛型双瘫),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手眼协调差,双手精细能力差,家长最希望的是患儿能够独立穿衣服。经过康复治疗后患儿可独立穿衣服,其运动障碍有出现改善。

采用运控控制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针对缺失成分和异常表现,以实际生活所需的的功能为目标,依据具体的目标设置具体的任务,以任务为导向,引导患儿主动参与有控制的运动训练,训练的难度以稍加努力即可成功为宜。具体步骤为:分解穿衣的基本步骤,观察、比较和分析运动表现,找出患儿缺失的成分和异常表现。以拉链衣服为例,首先要伸袖,把胳膊伸进衣袖,其次是拉衣襟,另一个胳膊伸袖之前要把衣服在身后拉过来,再次就是对拉链,最后,就是对好拉链以后要拉拉链。对每个步骤进行逐一解决,伸袖练习:可以使患者左手拿套圈,右手伸到套圈里。拉衣襟练习:在身体对侧粘贴黏贴带,肩关节后伸内旋位,也就是在身体后侧游戏。对拉链练习:穿珠子的训练,对雪花片的训练。拉拉链的训练:穿珠子后拉绳子,翻书的训练。然后反复强化任务导向性训练。

5.结语

人体运动功能不仅受运动器官和系统的影响,也受到情绪、心理和相应的运动控制体系的影响。大多数的实际生活活动行为是有控制的运动,而不是最大的运动。运动障碍的康复训练需要更加强调运动控制,而不是仅仅看着运动器官本身的功能。即躯体功能结构更注重活动与参与。

【参考文献】

[1]黄宇,郑栋华,张继荣.运动控制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1):45-47.

[2]李忠,杨朝辉,张宝珍.运动控制训练对卒中BrunnstromⅢ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05(14):4258-4260.

[3]李周,周虹,孙莹,等.综合康复评估及训练系统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的运动控制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7):663-664.

[4]李雅茹.体育训练中的神经运动控制策略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9):38.

[5]王立苹,孙奇峰,王丹,等.运动控制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影响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杂志,2015,7(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