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干预措施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干预措施的研究

史馨霞1胡钢银2邹凤1

史馨霞1胡钢银2邹凤1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药剂科;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医务科,新疆奎屯市833200)

[摘要]目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分析评估及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和措施,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者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的重视、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导。方法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用药的合理性、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行政管理干预的方法。结果干预后,不和理用药例数下降,护理操作冲管率达100%,药师干预率100%,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师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督导率为1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十四家医疗机构开展培训2次。结论在采取干预措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拓宽药师为患者和医师及护士的服务内容、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质量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干预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过对七师辖区的十四家医疗机构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以下称ADR)/不良事件(以下称ADE)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及到各医疗机构现场调查并发放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问卷,查找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采取培训、药师干预、电话干预、QQ群干预、卫生行政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督导、专家到医疗机构现场督导、印制宣传手册等干预方式,对医师用药合理性、护理操作规范性、药品不良事件、医院管理者等多方面进行干预,可以提高医师、护士用药的合理性,促进药师服务临床的主动性,加强医院管理者对此项工作的重视,提高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基本知识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并对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意义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和谐,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12月第七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报告376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第七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报告314例作为干预组;培训前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问卷作为对照组,培训后调查问卷作为干预组;行政干预前的医疗机构现状作为对照组,干预后的结果作为干预组。

1.2方法

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在进行质量评估时发现的问题进行进行干预;对调查问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干预;对现场调查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并对干预前后进行比较。

1.3干预措施

在分析、评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后,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主要有:⑴电话干预:对每份报告表中出现的问题,打电话告知上报人错误的方面,并给予正确的解决方案:如报告表缺项、报告时间没有精确到分钟、药品不良反应名称不正确、关联性评价不正确、超剂量用药、药品给药频次不正确、溶媒用量和品种选择不正确、小儿用药剂量不准确、静脉给药无药物滴速或药物使用量或药物残余量、并用药品没有描述、并用药品使用前后顺序无描述等;⑵护理操作规范干预:在报告中发现护士在使用抗菌药物、中成药前后不冲管,在QQ群上先调查,结果是除第七师医院外其他十三家医疗机构均无冲管管理制度。在QQ群上上传了我院的管理制度,并要求每家医疗机构制定;在现场调查中发现,护士配完药后没有核对人,立即要求改正;护士工作站没有不合格药品存放区,存在不合格药品乱放,易导致不合格药品被使用的医疗风险,要求每个护士工作站划分不合格药品存放区并张贴红色标识;⑶培训:通过发放287份调查问卷和现场调查,发现医师、药师、护士和患者对药品ADR的定义、药品不良反应是否由药品质量不合格引起的、药品的不良反应是否必须上报、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是否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药品不良反应应该向那个部门报告等最基本的概念、上报流程、处理方法不清楚,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培训;对报告表中存在的问题由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举办培训班进行集中培训,并把培训课件发送给每个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让负责上报人员回单位后进行全员培训;在医疗机构等级医院复评审督导工作中,对每个医疗机构进行培训;⑷药师临床用药干预:针对药品的ADE该如何干预,给每个医疗机构发放了干预表,针对超剂量用药、溶媒用量不正确、溶媒选择不正确、给药频次不正确等内容,要求药师下临床科室对医师进行合理用药干预;⑸印发宣传书籍:印制了药品不良反应基本知识手册,给每个医疗机构发放了十本,并要求医疗机构按内容进行培训;⑹建立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年度考评管理制度,每年考评一次;⑺不良反应通讯:每季度七师监测中心对报告质量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按每个医疗机构进行统计列表,使每个医疗机构能够了解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通讯中的整改措施进行整改;⑻卫生局行政部门干预:2018年团场医院综合改革及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推进会上,请各位医院院长对如何开展好监测工作谈思路,督促监测工作的发展;⑼参加兵团监测中心的培训,及时了解国家和兵团对此项工作的指导方向,听取专家的案例分析,提高上报员的监测水平。

2结果

2.1对报告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例数进行统计,用药合理性干预前后对照表,见表1。

3讨论

3.1充分发挥药师到临床的干预作用

药师使用不合理用药干预表,可以与医师及时沟通,让医师掌握药品正确的用法用量以及溶媒的合理选择和用量,尤其是中成药注射剂,严格按说明书要求使用。同时对滴速有严格要求药物,药师与护士沟通,要求护士调好滴速,防止过快滴入,避免产生药品不良事件。同时药师到科室,利用早交班的时间,给医师和护士讲解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知识,让医师和护士能够及时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的种类和临床表现,尽可能做到可疑即报。

3.2规范护理操作

经过到科室现场调查,发现护士输液接瓶中成药注射剂、抗菌药物注射剂、生物制剂注射剂前后不冲管,由于这几种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大,在输液接瓶前后冲管,可以有效地降低药物的相互作用,增加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监测中心要求每个医疗机构制定了管理制度并实行。

3.3加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作用

由于医疗机构对于自身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职责与义务的认识还不够彻底,导致收集报告不力,产生大量漏报,或报告质量参差不齐[2]。通过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在行政管理上的干预,可以加强医院管理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视,并积极探索工作思路,督促本机构医务人员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上报工作。

3.4从分发挥监测中心的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可以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能够大大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是一项关系到子孙后代生命健康的公益事业[3]。监测中心负责人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每个医疗机构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可以提高报告的质量,同时对监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各医疗机构改进。

[1]杨小骏.谢海棠.徐文科.贾元威.张文.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J].2013.18(9):1012.

[2]牛玲玲.李蓓.李馨龄.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的思考[J].中国药物警戒.2014.11(7):418.

[3]韩娴.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优化措施探讨.医药卫生管理[J].2016.17.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