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50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1

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50例临床观察

陈书桓

陈书桓

承德县中医院妇产科河北承德067400

【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020-01

自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笔者应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来自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年龄22到50岁,平均年龄32.45岁,其中盆腔包块2至4厘米者13例,输卵管不通者10例,病程1至5年。对照组50例,年龄23到50岁,平均31.28岁,其中盆腔包块2至4厘米者10例,输卵管不通者9例,病程1至5年。两组年龄症状体征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疼痛,带下量多,妇科检查子宫压痛,一侧或双侧附件触及条索状或片状增粗,压痛,或可触及包块,彩超有盆腔包块,积液,亦有未见异常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予膈下逐瘀汤加减口服,方药组成川楝子10g香附10g乌药6元胡10g赤芍15g桃仁15g红花15g灵脂10g甘草6g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者加红藤30g败酱草30g薏苡仁15g,小腹冷痛遇冷加剧者加小茴10g,肉桂6g有包块者加三棱15g莪术15g夏枯草15g

2.2对照组予中成药盆炎净胶囊(四川奇力制药有限公司)2.2日三次口服,并西药左氧氟沙星0.2日三次口服半个月,后替硝唑片1.0日一次口服半个月两组患者均治疗一个月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疼痛消失,带下量正常,妇科检查未触及异常,彩超无异常,半年内无复发。有效,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疼痛明显减轻,带下量减少,妇科检查子宫和附件压痛减轻,盆腔包块减小,彩超无异常或盆腔包块减小,半年内无加重。无效,治疗后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疼痛无减轻,带下量无减少,妇科检查及彩超与治疗前无改变。

3.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治愈2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50例,治愈17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

4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计几个部位,以输卵管,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盆腔炎性疾病若未能得到及时彻底治疗,可发生一系列后遗症,而导致不孕症,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以及炎炎症反复发作。

中医古籍无盆腔炎之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可散见于“热入血室”,“带下病”,“经病疼痛”,”妇人腹痛”,”症瘕”,“不孕”等病症中。《景岳全书.妇人规》曰:“淤血留滞作癥,为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已成癥矣”。其病因病机为经行产后,胞门未闭,正气未复,风寒湿热,或虫毒之邪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蓄积于胞宫,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中医妇科学将盆腔炎性后遗症分为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四型,笔者自临床中发现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日久致气机不畅,淤血阻滞,故予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方中川楝子、香附、乌药理气行滞,元胡、灵脂化瘀定痛,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甘草缓急止痛,调和众药,共奏理气行滞,活血化瘀之效,对于湿热症状明显者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清热利湿,寒凝症状明显者加小茴,肉桂温中止痛,有包块者加三棱,莪术,夏枯草活血消癥。通过临床观察,本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应用中药治疗,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