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程从彬朱家秀吴冬菊

程从彬朱家秀吴冬菊(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自贡643020)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内科收治的108例老年住院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6例,对照组52例,实验组住院患者接受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和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SF-36和SCL-90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5-0103-02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个体的健康、心理水平、独立水平、社会关系及其所处环境的关系的总和[1]。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普遍延长,人口老年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和生活质量越来越被重视。内科住院患者中,大约70-80%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老年住院患者又大多存在身患多种疾病、病情复杂、病程较长等特点,极易产生负性情绪,长时间的负性情绪不但会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还会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心理护理不仅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也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有效手段[2]。本研究拟在通过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他们减少负性情绪,增加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月在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组标准:①年龄≧60岁;②头脑清醒,能够进行有效言语沟通;③本次住院时间≧3天;④同意参与此研究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病情危重无法参与研究者。共纳入符合标准患者108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2例,男25例,女27例,年龄60岁-92岁,平均年龄(73.46±6.78)岁,其中心血管疾病14例,呼吸系统疾病16例,消化系统疾病8例,内分泌及代谢疾病9例,其他7例;实验组56例,男28例,女28例,年龄60岁-88岁,平均年龄(71.83-7.86)岁,其中心血管疾病17例,呼吸系统疾病16例,消化系统疾病9例,内分泌及代谢疾病10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和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实验组在综合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就是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技术,根据患者的特性,制订护理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主要技术采用了:个别心理治疗、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家庭和社会支持性治疗、放松训练等。开展项目的护理人员均经过正规心理咨询师培训,并接受本研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工作流程培训。

1.3测评工具1.3.1SF-36健康调查简表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1991年国际生命质量评价项目将其列入测评工具。它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共8个方面概括了被调查者的生存质量。

1.3.2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括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比较使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老年住院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各因子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除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两项因子分显著改善(P<0.01)外,其余各因子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各因子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外,两组SCL-90量表中各因子分值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实践中,护士以心理学知识和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按一定的程序,运用各种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消除或缓解病人不良心理活动状态和行为,促进疾病转归和康复的方法和手段。

心理护理依据病人心理问题的特性分为个性化与共性化心理护理。个性化心理护理的目标是针对病人的个性,解决个性化的心理问题,要求护士准确了解病人在疾病过程中的不良心理状态,采取因人而异的有效对策,迅速解除病人的严重心理负荷。而共性化心理护理的目标是解决病人的共性心理问题,要求护士善于归纳和掌握同类病人心理问题的规律,对潜在的心理问题作预防性干预,防止严重心理失常。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是一组以思维、情感、意志不同程度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老年人心理衰老或心理异常的具体表现。他们的来源不同,住院后所表现的心理特征也有差异;这与其文化水平、社会地位、职业特点、经济收入、家庭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3]。

因此,对老年患者除了实施一般心理护理,还要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疾病类型等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包括给予尊重、关怀和理解,提供舒适的疗养环境,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作用[4]。

本研究发现,对住院老年患者进行系统综合评估,根据评估分析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因此其远期疗效有待大样本、长时间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1]刘雪琴,任晓琳,谢向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J].护理研究,2002,16(10):561-562.[2]沈兴华.个性化心理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5,10(1):43-44.[3]史方悌,潘绪芳,孙全球.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治疗[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2,5(01):24-25.[4]付晓影.护理心理学[M].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