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穴位按摩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疗效观察

李凌燕

李凌燕

(江苏省中医院南院西16区脾胃病科210029)

【摘要】目的:对肝胃气滞型胃脘痛进行穴位按摩,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胃脘痛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肝胃气滞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胃脘痛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行传统胃脘痛治疗方案基础上加之穴位按摩,观察1周治疗后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控制患者2例,显效4例;观察组:临床控制患者6例,显效16例。治疗后疼痛评分总和,对照组141分;观察组45分。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存在差异,有实际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脘痛患者采用传统胃脘痛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实施穴位按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穴位按摩肝胃气滞胃脘痛

【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350-02

胃脘痛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肝胃气滞证又是其中非常多见的一种[1]。表现为:胃脘部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嗳气反酸,可能伴有胸闷、食少、大便不畅[2],舌苔薄白,脉弦。在临床上一般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护胃、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进行治疗,配合理气和胃中药制剂,护理上予病人情志疏导。中医常说“不通则痛”,我科采取穴位按摩外治法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辅助治疗肝郁气滞证;穴位按摩还有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等效果,帮助患者调节情志,疏肝解郁[3]。在我科使用穴位按摩法治疗胃脘痛等各种疾病的患者中肝郁气滞症胃脘痛患者疗效显著,本文随机选取60例肝胃气滞症胃脘痛患者观察1周治疗后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对我科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0~61岁,平均40岁左右;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2~60岁,平均40岁左右,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2入选条件:1、年龄在20-65岁之间;2、中医辨证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症:胃脘部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嗳气反酸;次症:胸闷、食少、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3、中医诊断:胃脘痛,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4、经内镜排除肿瘤、溃疡等疾病,且无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5、排除孕妇。

1.1.3效果评价标准:从以下4个方面观察病情程度:疼痛程度、嗳气反酸、纳呆、恶心。①疼痛程度划分:0分:无疼痛;3分:胃脘部隐隐胀痛,或仅存在轻压痛,时作时止,不影响工作(<1小时);6分:中度疼痛,可以忍受但发作频繁,影响工作(1-2小时);9分:重度疼痛,疼痛持续不缓解,影响工作和休息(>2小时)。②嗳气反酸评分:0分:无嗳气反酸;1分:偶有嗳气反酸;2分:经常嗳气反酸;3分:时时嗳气反酸。③纳呆评分:0分:进食量未减少或<25%;1分进食量减少25%-50%之间;2分进食量减少≥50%。④恶心评分:0分:无恶心;1分:有恶心未呕吐;2分:有恶心并且呕吐。两组病人病情评分分布无明显差异如表1:

表1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病人治疗前病情评分分布

组别疼痛评分嗳气反酸纳呆恶心总分

0分3分6分9分0分1分2分0分1分2分0分1分2分

对照组0101371371012992154238

观察组0121441587101282352215

PP>0.05P>0.05P>0.05P>0.05P>0.05

1.2方法

按照胃脘痛患者实际情况设计合理治疗方案,治疗时间是一周,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胃脘痛治疗方案: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护胃、胃粘膜保护剂、理气和胃中药煎剂2剂/日,早晚温服,管床护士与患者沟通并适当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加上穴位按摩方法。按摩次数:在患者疼痛时按摩,和平时每日一次保健按摩。按摩方法:根据《推拿学》肝胃气滞证胃脘痛处方:一指禅推上腹部3-5次,掌指向两侧梳推上腹10-15次,掌揉胃脘、脐部5分钟,双手搓两胁1分钟,直推关元、气海,按揉足三里、膻中、期门、太冲、阳陵泉、肝俞,各1分钟。共计时间约15分钟。

1.3评价标准

按照《临床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评价:1、临床控制: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者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5%;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证候积分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pide;治疗前积分]×10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疼痛评分总和及临床控制、显效例数进行数据分析。检验水准P=0.05,P<0.05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疗效进行观察和记录的结果得知,穴位按摩治疗1周后:发现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表3。

表2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病人治疗后病情评分分布

3讨论

肝胃气滞证胃脘痛患者大多是因为情志不畅、忧思烦恼、饮食无规律、生活压力大、睡眠无规律导致的脾胃功能受到严重或轻微损害,胃纳失司,脾失健运,气血不畅和气机升降出现失常而造成的胃脘痛[4]。肝郁气滞证占胃脘痛约34%。在中医学中,六腑以降为顺[5],以通为用。通则不痛。治疗主要立足于通。穴位按摩法是中医学的治疗范畴,取关元、气海、足三里、膻中、期门、太冲、阳陵泉、肝俞等穴位治疗胃脘痛,穴位按摩有效能够调和气血、舒经通络、气血通畅,在短时间内就能够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舒适感增加。参考别人穴位按摩效果。通过对比有穴位按摩与无穴位按摩的治疗方案的疗效发现,有穴位治疗患者疏肝解郁、调节情志效果明显,而且能够促使患者的病痛得到快速缓解[6],避免反复多次使用药物治疗,而且穴位按摩没有副作用,安全有效,容易被患者接受。在加快胃脘痛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有穴位按摩起到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盛刚,杨改琴.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43例[J].陕西中医,2012,33(11):1532-1533

[2]周俊亮,叶伟成,潘奔前,等.四君子汤合四逆散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34例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2,44(6):36-38

[3]牟昭霓.柴平汤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4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3):204

[4]潘文娇,李惠锋.胃脘痛的中医治疗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234-235

[5]陈霞,温伟波,余泽云.逍遥清胃汤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胃脘痛症状改善情况[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7):9-11

[6]聂绍通,田莉.中西医结合配合情志调适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46例[J].国医论坛,2010,25(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