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

陈红

陈红(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安徽马鞍山243021)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6-0327-02

【摘要】慢性结肠炎是以腹泻、腹痛、黏液便、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为主症,通常病程长,反复发作,治疗效果欠佳。本文对22例慢性结肠炎患者运用锡类散、云南白药、白及粉、甲硝唑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结果发现对不同中医证型及不同西医分型均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保留灌肠结肠炎中西药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属于中医的“泄泻”“痢疾”范畴。近年来,我们以中西药灌肠的方法运用锡类散、云南白药、白及粉、甲硝唑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2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3岁。病程最长14年,最短2个月,以半年至3年为最多,有15例,占68.2%。

2治疗方法

2.1药物配制取0.2%甲硝唑250ml,倒入灌肠器的贮液筒内,并加入5支锡类散、3支云南白药,搅拌均匀,白及粉最后放入。温度按常规要求在39℃-41℃,备用。

2.2灌肠方法治疗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摇高床尾约15cm,嘱患者排空二便,每日便后予1∶5000PP粉液清洗肛门。因病变多在结肠下段,故取左侧卧位,上腿屈曲,下腿伸直,便于清洁,然后臀部垫高。操作者将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轻轻插入肛门内25-30cm,用60ml灌注器分次将药液缓缓注入,时间为15min左右。如有溃疡,以锡类散和云南白药沉淀后附着为原则,分别取左、右侧、仰卧及俯卧位;若有多面溃疡,则每个体位保持1h左右,总保留时间不得少于6h/天。灌肠过程中,嘱患者放松腹部,张口呼吸,以减少便意感,尽量保留药液2-4h,使药液充分到达病变部位,有利于药液保留在肠道内得以充分吸收,从而提高疗效。每日灌肠1-2次。若全身症状比较明显,如腹胀、发热、苔厚腻、脉滑数而弦等,则配合中药内服治疗。

3疗效分析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定。痊愈:症状消失,镜检示肠粘膜正常;计16例。好转: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镜检示肠粘膜充血水肿或溃疡情况明显好转;计5例。无效:治疗前后症情无变化或加重;计1例。

慢性结肠炎分为脾胃虚寒证、肝脾不和证、脾肾阳虚症、寒热夹杂证、湿热阻滞证。用中西药混合液灌肠对不同中医证型及不同西医分型均有显著疗效。

4体会

慢性结肠炎病程长、容易复发,现代医学对其病因考虑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神经因素,肠壁分泌过多的溶菌酶及过敏因素有关。中医认为与外感时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脾肾虚弱有关。其病理关键是脾虚湿盛,又因久泻而致气滞血瘀、湿郁痰结、火郁等相因为患。久之形成虚实夹杂,寒热并存,腑气壅积,脉络瘀滞的病理机制。由于至虚之处,常是容邪之所,这些病变滞留肠间,久生浊垢,胶粘肠壁反复侵蚀肠膜,局部病灶顽固不愈,所以对本病的根治应从留邪之处着手,直捣血巢穴,消除病根。保留灌肠是利用药物直达肠道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灌肠液的温度要保持在39℃-41℃,以减少药液对肠黏膜的冷刺激;灌注速度应缓慢,减轻对肠壁的物理刺激;同时在灌注过程中与患者交流,分散注意力。药液中加入白及粉,因含胶质,具有黏稠作用从而延长了药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肛管插入较深,可达25-30cm,高位灌肠,可减少对直肠及肛门的刺激。摇高床尾使臀部抬高,药液由于重力的原因,流向结肠更高位,减轻肛门的坠胀感。通过以上措施,从各个环节上减少了对肠黏膜的刺激,使肠蠕动减慢,患者感觉舒适,灌肠后无便意,可使药液在肠内存留达2h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方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止血,祛腐生新,消肿止痛,对肠道多种病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从而促进溃疡愈合。

灌肠疗法在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就有记载,根据我们临床观察,对于结肠、直肠部病变,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迅速地发挥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