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基础理论发展创新问题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对中医基础理论发展创新问题的思考

朱禹

朱禹(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75)

【摘要】文章主要从自然与思维科学中医基础的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创新的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中医发展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5-0010-02

前言

本文作者觉得中医理论基础是以自然科学为内容与基础的理论,具备思维特性的中医理论。目前有两条路,即传统思维的推理,现代科学实证,能带来中医基础理论的可其发展和创新。目前创新理论还没有成熟,没有带来质的变化,没有带来飞跃时机。所以工作者观念更应该更新,中医理论提出观点也应该改变。目前,两千多年以来,指正中医基础理论为求同道批评,这个一直没有本质上的变化。推动中医发展依靠辩证论治与丰富的临床经验来向前发展,中医学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现医疗保健的需要,比西方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缓慢很多,中医迫切需要比较快速的发展。本文总结了中医基础理论需要解决的一些发展和创新的问题,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1思维特性

通过各样表象和人体联系建立了中医理论。但是,中医学是在易经思想程度基础上,通过观察自然世界、心里方面与社会方面得出的。中医理论的主导是在科学技术、当时历史条件限制下产生和应用的,这种形象思维为主直对中医理论有着主导作用。所以才产生了以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理论体系特点。中医学一直被传统文化制约着,主要表现在理论方法,观念和价值层面上,这就留下了深刻的文化母体印象。

五脏为中心的一些理论,是在古代时候,医学家在一些生活与质量的时间过程中,和一些解剖生理知识的问题基础上发展建立的,所以可以有效地进行临床实践的指导。中医基础理论科学基础,是以中医解剖和医学实践中,生理学和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出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比较客观的条件限制,古代的一些医学家没有基础,也不能进行比较细致,准确和微观的研究与描述,只是把认识和把握人的生理上的功能放在重点上。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大胆采用了类比的方法[1],按照五行理论把人体功能进行了分类,并且分别归类到五脏当中,例如心脏,肾脏,肝脏,脾脏和肺脏。并且把人与自然界关联起来,运用观点即和天地相应按照,建立起来了五脏理论,即中医基础核心理论。这个实际上成为另一种分类方法,即对病理与人体生理解剖。人体被分为五个重要部分,是现在的五大系统,例如心、肝、肺、脾、肾脏象。五大系统,包括脾、肝、心、肺、肾系统,但是还包含了已有的子系统,以及生理和病理和所有的解剖组织器官之间的作用。采用了一些方法即思维推理,在主要的解剖学生理基础上进行了构建。然而,由于观测条件的客观限制,推理的时间和思维的物质是不实际的,但依据要达到的目的,只要能够达到目的,鉴于没有违反的哲学基础的,可以以任何方式使用思维方法。因此,比较随意,用思维来达到目的的方法比较简单。因此传统中国医学理论与思想的自然科学的特点,是基本理论基础上的内容。所以,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不仅具有医学的性质,而且还具有传统思维的特性。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目的是指导临床治疗疾病,既具有医学的内容又具有思维的特性,要研究和创新中医基础理论,应该先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2]。

总之传统中国医学的基本理论概念不仅具有医学性质,又具有传统思维的特点。中国医学的基本理论的主要目的[3],是用来指导临床治疗的疾病,不仅是内容,而且还与医学思想联系,研究和创新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特征,要进行研究和中医基础理论创新,应该先处理内容和思维方面的关系。目前,中医基础理论如果只用科学实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则会出现思维构建的结果与内容,即古人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不同的研究方法应该用来进行研究,即思维构建与医学内容如果研究思维构建,采用了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则会出现研究对象和使用工具的错误方法,最后很难出现质的飞跃成功,虽然有很大努力但中医基础理论没有进展,例五脏实质与中医经络的实质研究。

很多学者希望找到一种或者一些特异性的物质内容,通过对肝主疏泄实质方面研究,最后,都没有让人满意的结果。是因为,肝主疏泄,这个功能是古代医学家把这个划分到肝脏的,在构建脏象理论的时候实际上是以脏腑来替代脏象的。所以,目前说肝脏主疏泄,是对思维特性内容的差异化认识引起的。如果要研究血管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这个是肝主疏泄其中一个方面问题[4],它的实质问题研究需要从血管与神经内皮开始,这些都是对象和研究工具的使用方法不合适。

中医基础理论应该选择相应的方法与工具进行研究,区分清楚自然科学部分和临床观察与思维构建内容。如果没有可能结果会不一样,研究结果不具备实际价值。孙桐教授曾经认为[5]:中医理论体系自身没有出现质的改变和突破,其根本原因,首先是由于中医理论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术语的模糊不清[2],当然也包括了这些方面的内容。

2发展和创新

首先,中医研究需走的道路,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内容的,即思维推理方法,这个是传统的发展方向方面。不去追究过程中的思维特点,中医理论的这种方法没有破坏、肢解、干扰对象之间的联系,有着一定的优越性,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特点是其他方法没有可能相比较的。中医学基于本身额理论体系是来自临床实践观察,千百年来长盛不衰,而且过程中发展与改进不断的得到提升。所以我们说不用推翻或者重构这样的具备临床指导理论价值的东西,因为它会随着时间的不断演变会慢慢被人淘汰或者遗忘,不用我们去改造,要么会继续沿用这样的中医法。

创新与中国传统医药理论的发展,现在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对传统中国医学的深入了解,有着比较大的难度,谁知道一点关于中国医药,中国中医等科目大多是深刻理解其他学科,不能有效地与其他学科和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

由于现代中医学者的其他学科知识限制,所以通过这条途径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创新没有很大进展,也就很难受到广泛认可,结果多是在原有的中医理论基础上进行局部的修改和完善,没有引起中医基础理论质的飞跃。

目前,现代中医学者由于学科知识的限制,对中医基础理论发展与创新没有新的进展,这个途径很难得到认可,中医基础理论的质飞跃,需要创新,但是很多都是在目前基础上进行部分的完善和修改。再者,研究中医可以通过科学实证的方法,找到每一个对应的功能与物质基础。这个方法得到了比较大的关注,相对来说还没有很成熟,但是有一定的进展作用。

如何建设有中医特点的方法和研究思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找到相关的理想手段与方法进行研究指导。这对于目前质的飞跃,中医基础理论发展创新还存在一些困难。因为目前限制了现代生物技术与药物技术,对中药的一些化学相互作用及成分,药物相互作用,在加工过程中人体的作用机理,生命活动这些方面都不是很清晰,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理论知识的解释与理解。所以不能对中医基础理论发展和创新有着质的飞跃,因为没有进行深刻全面的在中医药与病人,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全面的围观解释。目前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发展,对生物与药物相关学科才可以谈中医基础理论的根本发展与创新。我们一点能做的就是运用目前的技术来解释病患、疾病与中医药之间的关系,做好进行理论创新的飞跃准备,但是这个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准备阶段还要比较长的时间。目前的研究方法与思路要与中医特色结合起来,处理好这个途径的关系,要运用现代科学的技术与方法和理论,才能得出理论来证明指标与结论。

目前,我们可以用现有技术即医学和病人,医学理论解释之间的关系,它还需要等相关科学的下一步进展,才能谈根本依据发展和创新。但是准备阶段时间比较长,因为受到客观条件限制。我们应该把中国特色与现代方法和思路关系紧密结合起来,把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运用在中医理论中,来证明派生指标,探索中医特色的动物模型、实验方法、实验指标,建立有中医特色的现代研究体系。这两个途径应该是互相促进作用,进一步完成发展和创新的中医基础理论工作。所以现在的质的飞跃时候还没有很成熟,还需要遵循一个结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创新发展。

3结束语

最后只要我们用正确的研究方法,不断更新我们的观念,去减少一些争议,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方法、观点和理论知识进行积极的投入,适当引进现代的科学技术方法,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一定可以把中医基础理论发展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候中医基础理论会有很多新成果,一定有一个质的飞跃,将会造福人民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邢玉瑞.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医杂志,2011,23(12):1989-1991.

[2]杨威,潘桂娟,于峥,等.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要素与实践[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1(23):1177-1178.

[3]乔明琦,张惠云.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方向——由现象描述向本质阐明的变革[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5):183-184

[4]张小刚,张小丽,赵文祥.浅析中医基础理论的客观依据[J].武警学,2011,22(3):106-107.

[5]赵颖倩.浅析中医基础理论在五输穴中的应用[J].健康大视野,2012,20(10):14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