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差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运用

陈锋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中学陈锋056003

摘要:由于受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和不同教育的影响,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以及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上呈现了很大的差异。在此对信息技术课上如何有效地实施差异教学进行了讨论,认为针对每个学生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在课堂上应因材施教,培优补差;特别是针对信息技术课的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差异性差异教学实施策略

“差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的个性,为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而采用某种形式或手段进行的教学。其实质是“培优补差”,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学生差异的情况

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整理、传递等活动的,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来自不同的初中,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学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差异

2、态度的差异

3、学习兴趣的差异

具体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全面、照顾差异生呢?

二、信息技术课堂实行“差异教学”

差异教学要探讨的是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途径,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兼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择、教学组织形式选择、教学评价等。

中学阶段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主,而每一个应用软件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有位专家说,一个人一般只用到了某一软件20%的功能,因此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探索的结果并不重要,但为学生提供的探索机会以及探索的过程恰恰是可贵的学习体验。

但为了有效地实施“差异教学”,必须要完成差异的测量和调查。学生存在哪些差异?技能上的、态度上的、方法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他们各需要什么样的特殊教育?测查应是动态的,因为学生的差异具有阶段性。测查的方法是多样的,可采用观察、问卷、测验、交谈等多种方式。比如,学生刚进入高一时,可通过调查表或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储备情况、学习效果与能力的情况。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实施“差异教学”。

1、教学目标的制定

由于现在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教学,所以教师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符合教学要求的差异目标体系,包括集体目标和具有层次的个人目标。集体目标是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全体学生都应当达到。个人目标是在集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体原有知识基础、兴趣、能力等确定。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地由现有水平发展到“最近发展区”,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如,在“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单元教学时,集体教学目标是“能够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张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能够制作具有动态播放效果的一组幻灯片”的个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还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为学期或学年目标,是对学生在一年内或一学期内达到的目标的最佳估计;短期目标为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是实现长期目标的基础。不同学生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也应有差异。如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其长期目标为喜欢上这门课程,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长期目标则是培养起对信息技术某一领域的突出兴趣。

2、教学内容的确定

我们所进行的照顾差异的教学是基于同教材、同进度的前提下来实现的。在依据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针对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可围绕内容的量、范围、深度、难度,内容出现的顺序,上机作业等多方面进行。当然,教学内容的调整要适度,既要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又要考虑到差距适度,确保能在同一课堂中教学。

如在Excel中,对已有一张学习成绩表进行名次的统计,基本要求是先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总分,然后按照总分进行降序排序,再根据分数由高到低的原则,利用自动填充功能依次输入名次。另外继续提出一些需要学生去探索的任务,如碰到分数相同,名次应相同的问题等等,以激励那些基本要求完成得很顺利的同学继续学习。

再如,在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优秀的学生可让他们设计一些可融入自身智慧的程序题,如设计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小程序,而对于有困难的同学则要求读懂已有的程序、再模仿编一些相近的程序。

3、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

“差异教学”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差异,本着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机会的原则,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并从质和量上分出不同的档次。

“量”指设计的练习和作业题应符合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可设计必做题、选做题、机动题,使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具有弹性,实现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

“质”指作业训练题的质量要求应分档设计。一般可按问题难易程度和涉及问题的多少分为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整、正确地解决基本问题,达到大纲规定的学习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让他们解决,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4、进行差异评价,及时反馈

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对于学生差异性问题,我们教师需要做的是如何从这些差异中找到教学平衡点,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在教师组织引导和激励以及学生自我约束之下,人人学有价值,有所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多鼓励,少批评,使他们产生自我超越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3.刘涵之.《信息技术教育全书》[M]华龄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