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降糖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蒋晓宇

蒋晓宇(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163712)

【摘要】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三大类,即磺(酰)脲类、双胍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了解各类降糖药的半衰期、排出途径、作用强度和时间、剂量及用法,并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才能合理应用并取得满意的降糖效果。

【关键词】降糖药患者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178-01

新型降糖药物正在积极研制中,特别是胰岛素增效剂、胰岛素分泌刺激剂以及降低胰岛素拮抗激素的释放或抑制其作用的药物,将陆续应用于临床。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该病患者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22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5.9岁。病程最短时间在20天,最长时间可达16年。

2药物治疗

2.1磺(酰)脲类降糖药

2.1.1胰内作用

主要为促进胰岛素分泌与释放。①磺脲类药物与胰岛β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关闭ATP敏感性K+通道,抑制K+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流,细胞内K+使β细胞浆膜去极化,导致电压依赖性Ca2+通道的开放,触发细胞外Ca2+流入细胞内,使β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致含有胰岛素的小囊泡向β细胞表面移动,并释放胰岛素;②磺脲类药与β细胞膜受体结合,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使细胞内c-AMP与三磷酸肌醇水平升高,又促使细胞内储存的Ca2+释放,胰岛素分泌的第一相得以改善;③磺脲类药增强胰岛素β细胞对其刺激物的敏感性,由此可加强胰岛素分泌的第二相水平。

2.1.2种类及用法

常用磺脲类药的种类、名称、半衰期、排出途径、作用强度及持续时间、剂量及低血糖发生率。

2.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商品名为拜糖平,是德国拜尔公司(BayerAG)研制的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有效成分阿卡波糖BAYG5421是生物合成的拟四聚糖,为一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其中一个麦芽糖基被一个拟麦芽糖残基所取代。此麦芽糖残基对碳水化合物的抑制作用是由一个饱和环乙醇和一个4-氨基-4,6~22位脱氧-葡萄糖单位组成。分子式及分子量为C25H43N018=645.6。Acarbose由白放线菌属菌株发酵生成。

2.2.1用机制及疗效

拜糖平能显著降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并与患者的年龄和病理无关。用拜糖平治疗后血HbA1、果糖胺及24h尿糖极明显地下降。对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无明显改变,餐后2h胰岛素、C肽水平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但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脂,血及尿常规无明显影响。

2.2.2药代动力学及药物用法

拜糖平应在进食第一口主食时服用,服用药物的时间明显影响其疗效及其代谢作用。在口服拜糖平300mg后2h,血药浓度达高峰,半衰期为8h,主要在肠道中降解,以原形随粪排出,尿排出仅1.7%,基本无药物蓄积性。静脉注射100mg后2h,尿液排出57%,24h排出达90%,其它途径排出10%。

拜糖平在开始时可口服25mg(即1/2片),进餐时服用,2~3次/d。根据血糖及尿糖检测情况可逐渐增加剂量及次数,如50mg,3次/d,最大剂量可至100mg,3次/d。

2.3新型降糖药

目前降糖新药研制的主要目标仍然是针对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增强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新型降糖药。

2.3.1胰岛素增敏剂

是双胍类的另一种新型制剂,在第15届国际糖尿病大会上报道的有下列数种。

1)Troglitagone(CS-045曲格列酮)是一种噻唑烷酮制剂,主要适用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动物实验证明该制剂能改善高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肝糖产生。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双盲试验中,200~800mg/d,降糖作用相类似,且能降低空腹胰岛素,降低甘油三酯,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2)Pioglifazone(AD-4833)是一种噻唑类衍生物。动物实验证明该制剂能降低肝糖产生,改善肝细胞、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肝脏对葡萄糖的摄取,显著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HDL-C水平。对具有高胰岛素血症的正常人和糖耐量低减者,可显著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在胰岛素抵抗的KKAY小鼠,能够纠正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特异性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低表达。在链脲霉素糖尿病鼠的研究中,该制剂只有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才有类似的作用,能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的敏感性。

2.3.2胰岛素分泌刺激剂

(1)新一代磺脲类化合物

如噻喃并嘧啶药物(如Glimeperide、MTP-3115)可降低正常及糖尿病小鼠的血糖。

(2)苯丙氨酸衍生物

如A-Y4166能增加胰岛素分泌,降低餐后血糖。降糖效果较甲苯磺丁脲(D860)强而快,作用时间短,半衰期50min,作用维持2h。除偶有低血糖外无其它副作用。是日本开发的一种速效降糖药,目前已进入I期临床阶段。

(3)琥珀酸衍生物

如KAD-1229,为非磺脲类结构降糖药。降糖机制为竞争性作用于β细胞的磺脲受体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人和动物口服后能提高胰岛素水平,降糖作用持续3h,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4)钒酸镁(MgV)

动物实验证明具有明显的胰岛素样降糖作用,不增加胰岛素分泌。3H-葡萄糖钳夹试验证明MgV增加葡萄糖的消除和糖原合成及肌糖分解。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糖酵解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健康,魏春燕,王颖,等.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902-904.

[2]胡仁明主编.内分泌代谢病新技术.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8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