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也是有温度的——浅谈班主任批评的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批评也是有温度的——浅谈班主任批评的艺术

高洁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三中学266041

摘要:批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良药,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批评不是解恨发泄,不是为自己的利益扫除障碍,而是为了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呼唤学生心灵的一种方法。批评可以像徐徐的春风,饱含着使万物复苏的暖意。

关键词:批评艺术温度方法

2017年青岛市政府发布了地方性规章《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特别提到:“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这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作为初中班主任,每天面对着被青春、叛逆荷尔蒙包裹着的中学生,面对着他们所犯的错误,批评就成了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良药。在许多人看来,批评这个词眼仿若凛冽的寒风,可是从教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批评也是有温度的。

那么,如何让批评变得有温度呢?下面和大家分享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批评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学生乎?身为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的确如此,学生犯错误时,恰恰是学习如何做人、做事的大好时机,正所谓“通情才能达理”。倘若此时我们正确地引导,不仅让其“知其然”,更让其“知其所以然”,以此来提高他们懂道理、讲道理的自觉性,学生便会自觉地检点自己和反思自己。在此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不求字字珠玑、句句锦绣,但愿语言中肯,使其心服口服,方能使其真正学到“人生之道”。

二、批评要“颂德于堂前,规过于密室”

“假如批评一个人我会用电话,假如赞扬一个人我会用广播。”这是著名外国学者李·艾科卡关于批评的告诫。学生犯了错误,有的老师的做法是不分场合,丝毫不留情面地在班级大批特批,这种做法看似公平实则效果不佳。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尊严可以再捡起来吗》,书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生上课看课外书,老师气愤不已,当场把书撕成了碎片。事后教师找学生道歉,没想到学生不但不接受道歉还反问道:“一个人的尊严失去了,可以再捡起来吗?你一句道歉就能弥补对我的伤害吗?你根本就不配当我的老师!”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学生粉碎一地的尊严,也看到了老师一颗懊悔不已的心。

思及此,不禁回想起前两天上课时发生的一幕:课上,我正和学生分享英语学习之乐,不经意间发现寡言少语的阿晨正在奋笔疾书。我轻轻走到他面前,发现他居然在写别的学科作业!时间在那一刻仿佛静止了,所有学生的目光像闪光灯一样聚焦在阿晨身上。看到他窘迫的神情,我强忍住心中的怒火,不动声色地和大家说:“我对此事的处理取决于阿晨这节课的表现。”之后便继续回到我们的英语学习中了。一切都像不曾发生过似的,但阿晨之后的半小时一直在努力跟上我的节奏,认真记着笔记。下课铃响了,我对全班同学说:“虽然阿晨前十分钟犯了一个错误,但是他用之后三十分钟的时间努力弥补自己的过失,颇有廉颇当年负荆请罪之意。阿晨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他是勇士!因为只有勇士才能直面自己的错误,才勇于用行动弥补自己的过失,我要为他鼓掌!”身为老师,我时刻提醒自己,批评的目的只是让对方回到正确的航向上来,而不是去贬低他的尊严。只要选择适当的场合,创造良好的氛围,批评就会有温度。

三、批评有时可以“此时无声胜有声”

性情急躁的老师往往在学生犯错时容易发怒,哪怕是一点小错误,这时有的老师处理往往比较简单,或将学生送至班主任或政教主任处管教,或单刀直入、大肆批评,这会导致学生口服心不服。因此,我在批评学生时常采用迂回方式,委婉地进行批评,或者善用无声的教育。比如,我在看到学生说话时通常会停下来,停顿几秒钟,当学生的眼神与我的眼神交汇时,无声的谴责便会悄悄照进他的心里。再如,我有时会在课前提前和班里的“插话王”约法三章,告诉他每堂课他有三次插话机会,若超出约定的次数我会给他一定的“奖励”,上课时我会用手指悄悄提醒他,学生往往会掌握分寸,极少有打破三次机会的时候。我在指尖履行着我们的约定,保守着属于我们两人的秘密。而这无声的提醒便是我尊重他、爱他的方式,同时也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爱。

四、批评要刚柔并济,化“百炼钢”为“绕指柔”

中学生处于成长的过渡期,他们内心渴望师长将其视为成人,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强而且极为敏感。我们批评学生时往往需要刚柔并济。“刚”,即教师应当在学生犯错时严肃批评,提出严格要求;“柔”,即教师对待犯错的学生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明白错误所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

[2]刘金玉《班主任工作艺术六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31~35。

[3]兰君《惩戒教育的度在哪里》[N].青岛晚报,2017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