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3

PICC在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孙长霞刘凤颖陈萍

孙长霞刘凤颖陈萍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东院神经内科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对3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了PICC置管技术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结果:PICC置管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帮助,同时节约了人力和减少了工作量.使临床护理中的好技巧得以推广。结论:PICC置管术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等特点,在护理中应用能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由此可见,,PICC置管术在脑血管疾病护理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PICC;治疗;临床应用和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558-02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向中心静脉置入导管。导管又由肘前部位的静脉置入,顺着血管上行最终到达了上腔静脉下的三分之一处。因为脑血管意外患者一般治疗时间较长,有的需要甘露醇脱水治疗,有的需要营养支持,所以建立一条长期的静脉通道对患者是非常有用的。PICC可以使药物直接融人到流速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里,防止了药物给血管带来的损害,又减少了来回穿刺给患者带来的极大痛苦,明显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使得对患者的治疗可顺利进行。我科自2012年9月~2014年8月对36例肿瘤病患者执行了PICC置管术。现将我科对PICC置管术的治疗、应用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3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为42~75岁,平均岁数在58岁;脑出血6、脑梗塞15、高血压脑病8、蛛网膜下腔出血5、感染中毒性脑病2例。留置的时间最短是2O天,最长的时间达到了94天。导管置入长度~42~56cm,其中I例因导管位置不理想,20天后拔管。l例出现感染性静脉炎,经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而拔管。一例患者由于血管畸形,导管末端只到达锁骨下静脉不能进入上腔静脉,治疗一段时间后导管堵塞,经尿激酶溶栓效果差而拔管。其他的平均为治疗完结或者死亡前拔管。36例PICC置管患者均无药物性渗漏发生。

2操作方法

2.1用物准备:向瓣膜式PICC导管一套(选用美国BD公司),型号为4Fr一5Fr,PICC置管包(我院消毒供应室专门深静脉置管包),抗菌医用敷料、生理盐水250ml,肝素盐水,正压接头1个、卷尺,碘伏、75%酒精、止血带、20ml注射器2个、输液贴4个、无菌手套两副、安舒妥透明贴1个、垫巾。

2.2操作:置管:(1)铺垫巾,测量导管长度。选定静脉要选取其主静脉,因其直、短且静脉瓣需少,另外肘部正中静脉、头部静脉。以右侧为首选。右臂静脉汇入上腔静脉路径较左臂相对较短,因此首选右臂[1]。首选粗直贵要静脉,其次肘正中,对于瘫痪肢体患者依病情选择健侧肢体穿刺。测量:患者平卧,上臂与身体成9O°,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向下至第三肋间隙,(注意:体外测量与体内静脉解剖不可能完全一致)。

(2)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打开PICC穿刺包,创建无菌区域,助手协助打开PICC导管,取出置管针,检查导管,打开正压接头,抽取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导管和正压接头,铺无菌治疗巾于患者手臂下方待消毒。

(3)冲洗手套,铺无菌巾建立穿刺部无菌区域。

(4)消毒穿刺点:范围穿刺点上、下10cm两侧至臂缘。先用酒精清洁脱脂,再用碘伏消毒。助手在对侧扎止血带。

(5)静脉穿刺:以15~3O°直刺血管,有回血后放低穿刺角度,再进0.5~1cm,松拳松止血带,撤针芯。

(6)置人PICC(插入20cm时嘱患者歪头)拔出导丝,撤出导管鞘。

(7)安装连接器(导管连接翼行部分的金属柄要推到底再锁定连接器),抽回血,用生理盐水脉冲导管,安装正压接头,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8)固定导管。清理穿刺点,卷起抗菌医用敷料纱布,压迫穿刺点导管上,覆盖透明帖膜,在导管和抗菌医用敷料纱布上再用胶布加压粘贴,在衬纸上注明穿刺13期及穿刺者。

(9)通知X线(条件许可最好站立拍片)拍片,确定导管末端位置正确后,接输液装置输液。

3置管与护理应用

3.1一般护理

3.1.1PICC置管的禁忌证包括有严重出血性疾病,有静脉血栓形成史,上腔静脉压迫,预定插管部位血管有外伤史或外伤.外周静脉不能确认,如乳腺癌术侧。

3.1.2置管前的准备置管前需了解患者出凝血功能及血黏稠度的情况,避免管后穿刺点渗血不止及导管堵塞。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的目的、优点、日常维护、并发症及其医疗费用情况,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将患者介绍给置管的患友,促进其相互间的交流。可以给患者观看置管的流程录像,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患者主动合作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方可置管。

3.1.3在使用置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在置管过程中,应该和患者保持着适当交流,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避免血管痉挛导致送管困难了,当导管到达肩部时,嘱咐患者下颌要紧贴穿刺侧面肩部,以防止导管向上至颈静脉。

3.1.4置管后叮嘱患者术侧手臂避免负重,勿剧烈活动或过度弯曲、伸展在穿衣时,先穿置管侧上肢衣,在脱衣时,先脱未置管侧上肢衣,以防导管滑脱。可以淋浴但不可盆浴,浴前需用保鲜膜在肘部缠绕2~3圈,上下边缘用胶布贴紧,浴后需检查敷料有没有浸水,如有浸水要及时更换。置管后24小时更换穿刺点敷贴1次,观察出血情况,以后每周里换1~2次,肝素帽或者可来福每周更换1次。更换敷贴的时候,应该沿血流的方向从下向上轻轻撕掉敷贴,防止将导管带出;在输液前后要用20毫升的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置管,输液结束后用稀释的肝素液(100毫升生理盐水+l2500单位肝索)正压式封管,没有输液的患者每周封管1次。

3.2并发症的处理

3.2.1局部渗血本组共36例患者,其中有感染中毒性脑病患者1例,穿刺点渗血不止,在应用弹力绑带加压包扎后,嘱咐患者及家属切勿使置管侧受压迫,避免术侧肢体的剧烈运动,2天后出血停止。

3.2.2机械性静脉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ICC置管后,由于穿刺过程中导管会对静脉壁及血管内部造成异物刺激,导致穿刺侧手臂沿静脉走行疼痛或压痛或者发红,可能会出现发热、肿胀、触痛、条劈状的改变。静脉炎重在于预防,穿刺及送管时动作必须轻柔,以避免损伤血管壁穿刺成功后,常规使用25%硫酸镁进行湿热敷,每日两次,每次l小时,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本组有3例患者在穿刺一周内发生静脉炎,发生后嘱患者抬高患肢,放松肢体。局部使用25%硫酸镁进行湿热敷后,加贴康惠尔水胶体透明敷贴,三天后患者疼痛消失。

3.2.3过敏反应有l例患者出现透明敷贴过敏反应,敷贴下出现红色的皮疹,患者感觉瘙痒。首选为患者更换IV30000敷贴,消毒后外涂尤卓尔,坚持涂擦后一周,瘙痒消失。有1例患者出现皮肤对导管过敏的情况,导管放置处皮肤瘙痒,首先更换导管放置的位置,过敏处外涂尤卓尔,先捏起导管与敷贴固定避免导管与皮肤接触,一天后患者无痒感。

3.2.4导管阻塞在高浓度(如20%甘露醇、脂肪乳、白蛋白)的液体输入时要用20毫升的生理盐水采用脉冲式对置管进行冲洗,有l例患者在快组输液与慢组输液之间没有进行冲管,导致输液不畅通。经肝索液抽吸,然后放松,借着负压使肝索液与血栓充分接触,边抽边推,按照这样重复多次,堵塞的管腔通畅。其中有1例患者由于血管畸形,导管末端只到达锁骨下静脉不能进人上腔静脉,治疗一段时间后导管堵塞,经尿激酶溶栓,因效果差而拔管。

3.2.5导管异住和脱出36例患者均未出现导管异位的现象,有2例患者的导管脱出3~5cm,经拍片检查后确定并不影响正常使用,在固定后可勘继续使用。脱出的导管决不可再次送人血管内,谨防二次感染。

3.2.6导管的相关性感染(CRI)是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导管的类型、位置、留置时间及护理质量有关,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局部感染表现为穿刺点发红、肿胀、温热,触痛及脓性分泌物流出。本组有一例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未及时换药,且需要服用大量激素,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CRI))。沿置管静脉的走形出现红、肿、热、痛,患者发热至38.5°C,报告医生后建议拔除导管,在导管末端做细菌培养,局部用百多帮涂擦,全身应用抗生素。

3.3拔管的护理在治疗结束或者出现并发症的时候,应该及时拔管,患者取仰卧位,外展穿刺侧上肢,手臂下要放止血带,常规消毒后缓慢地拔除导管,在遇阻力的情况下,勿用力拔管,以防导管断裂。可进行20~30min热敷后,再次尝试拔管,拔管以后,应该及时检查导管是否完好。同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并按压静脉导管穿刺点十分钟左右,并嘱咐患者在拔管后24小时内,尽量减少术侧肢体的活动量,避免和防止穿刺点出血。

4体会

由于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周期较长,往往需要脱水及长期的营养支持,脱水及脂肪乳剂等高渗性物质的输注,对静脉的损伤非常大,根据文献报道,静脉炎的发生造成患者对输液的恐惧,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达到57.65%,易导致医疗纠纷,同时也给护理人员二次穿刺造成困难,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PICC置管为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无痛安全的静脉通道,避免了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极大痛苦,同时也保证了患者的康复及治疗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了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也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据研究资料表明,外同静脉的血流量是lml/min、上腔静脉的血流量是2500ml/min[2]。PICC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当脂肪乳剂、20%甘露醇等高浓度,强烈刺激性的药物注入后就会马上稀释,从而就减轻了对其周围血管的损伤,避免了刺激性静脉炎的发生。本研究显示,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PICC置管,术前评估、置管后维护、护理观察及处理并发症的应急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

PICC置管的操作既简便又安全,在床边就可进行操作和开展要把穿刺点放在外周静脉上,这样比较直观和易于掌握,穿刺的成功率也较高,并且无需局部麻醉和缝针等,也减少了深静脉穿刺所引发的并发症[3]。目前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逐步增加,所以预防药物性静脉炎在当今成为广大护理人员所必须探讨、解决的问题。PICC置管具有留置时间长和感染几率少等特点[4],所以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和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如年老体弱及脑血管意外患者)极其适合。此外,由于PICC导管价格较贵,所以置管者需要承受一定的经济压力。本研究显示,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PICC置管,术前评估、置管后维护、护理观察及处理并发症的应急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梁磊.瞿春霞,周桂英,顾建芳.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0.12(2)4.3l6-519.

[2]颜兰娣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中华医药杂志,2003.3(12):1138-1140.

[3]东文霞,乔爱珍.李新华,等.PICC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中华护理杂志,2005,38(1):31-33.

[4]胡翠环.孙玉梅,刘洋,等.对30例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调查与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79-581.

作者简介:

孙长霞,女,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神经内科护理工作,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