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污染物在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有机污染物在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

成军旗

成军旗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1、环境有机物检测技术

环境有机物检测技术主要分为色谱检测技术与有机质检测法,以下将进行简要分析。

1.1色谱检测技术

色谱检测技术是利用物理学原理,把不同状态下的物质进行选择与分配,由于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在运动状态下得以体现,从而使不同物质沿着不同的运动轨迹运动,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色谱检测法由于其速度快、精度高、可以多组同时进行和自动化操作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有机物的检测和分离。色谱分析往往要借助红外线、紫外线等光学手段进行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1.2有机质检测法

此种方法是利用电子轰击等微观物理手段,使得被测物质形成不同电荷比的离子,然后借助电磁学原理将不同电荷比的物质进行检测和分离,用于确定不同物质的分子、质子、中子等微观质量和特性,这种方法具备其他宏观检测方法不能具备的优点。精确度极高,被广法用于污染追踪、污染物检测等方面。

2、有机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环境检测实验大都是在通风橱内进行,大量有机溶剂被使用,在通风橱中通过排风系统直接排出室外,污染环境空气。实验室内空气中存在一定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多数有机物可引起实验人员恶心、眩晕、意识模糊、供济失调等待症状,如正己烷是一种神经抑制剂,在低浓度下能引起头痛和缺氧症,正己烷慢性长期暴露的环境中能引起多种神经症状,表现为疲劳,肌肉无力等,甚至导致人中毒死亡。例如,做卤代烃检测时,卤代烃有麻醉性,能使中枢神经中毒。

3、有机污染物成分

有机废液成分复杂,远比一般工厂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成份多。有能力的监测实验室要求监测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源地80项,其中有机物污染物占绝大多数,还包括10项重金属。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绝大多数污染物是未检出,但在监测这80项时,就需要80种标准溶液和多种有机溶剂等。某些有机废物的排放可能会让该地区的本底值增加。

4、有机污染物处理现状

4.1实验室未制度化管理

环境实验室的有机物污染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污染治理基本上还未有效开展。尽管按实验室规范要求,各实验室大多配备多种残液缸,仅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是计量认证时需要,但实际操作时多数形同虚设,往往还是将废液往下水道倾倒,然后用水冲洗一下了之。有机废液倒入地下水管道,地下水管道长期受到污染。即使残液缸装满后如何处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地市级没有相应的有机废物处理中心。

4.2有机废物回收再利用未全面展开

不断有人提出有机废液回收再利用,杜绝污染,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但现各实验室工作量大,有机废物处理回收需要大量的人力、时间、物力,真正有机废液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含量大多是痕量级,对溶剂的纯度要求也非常高,多数实验室重新购买符合检测要求的有机溶剂,甚至购买高纯度的进口溶剂。有机废液的回收再利用少之又少。

5、环境实验室有机污染物防治和管理

5.1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让环境污染物管理有法可依

国家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实验室的污染特点和防治途径,制定各类实验室的标准,对各类实验室要求强制配备污染处理设施,制定操作性强,简便实用的技术规范,出台相应的考核要求办法。将污染防治纳入标准化建设中,使之成为能有效解决实验室污染的法律法规。

5.2加强实验室制度化管理

有条件的实验室安装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残液缸收集的有机废液可根据有机废液的特点,采用焚烧法、水解法、氧化分解法、萃取法、蒸馏法、层析法等进行处理,废物处理需建立处理的规章制度,要专人负责,责任落实到人。对于本实验室不能处理的废液,送往有废物处理资质的中心进行处理。各市级有医疗废物回收处理中心,集中收集后进行处理。但缺少有资质的实验室废物处理中心,来处理各类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这种现象在其他地区也存在。

5.3加大设备革新和推行技术,减少污染

实验室能力建设时,要有远瞻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置自动化程度高,试剂用量少的仪器设备,逐步用仪器法代替常规化学法,减少废液的排放量。另外,可从经济和较小污染角度考虑,对实验室有机废液回收处理,从而再利用。目前企业高浓度有机污水,回收再利用的比较多,环境实验室相比起来,废液没有企业排放量大,用大规模成套处理设备来处理不合适,有机废物处理的方法很多,但很多有机物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去处理。有关部门可针对实验室有机废物排放特点,对回收再利用可进行技术革新,设备研发,从而更快速、高效、高纯度地回收有机废液,减少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5.4整合实验室资源,加强实验室建设

以某市为例,某市各地区都在加强各县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建立县级的监测站,合理的选址,远离敏感区域,要充分考虑实验室污染问题,对存在的突发性污染事故制定应急防范措施。同时重点应加强省级,市级中心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发挥中心监测站的优势,集中检测难度大、有机溶剂用量大、毒性强的项目,从而减少有机污染物排放。

6、环境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

6.1环境有机污染物的萃取技术

萃取技术是利用了有机物的相似相溶原理,即结构大体相同的物质容易相溶解。如用汽油洗涤污迹等,油污清洗要洗洁精等就是这种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萃取实际上是利用了这种原理,利用一定的与污染物化学结构相似的萃取溶剂将污染物溶解后分离出来。这就是萃取的基本原理,萃取按照萃取溶剂的形态分为固体萃取和液体萃取。

液体萃取技术往往只能提取液体状态的污染有机物,且这种方法使用的液体溶剂量大、溶解范围有限、成本较高,且液体溶剂可能导致新的有机污染,因此这种方法的使用范围有限,仅仅在使用面积小、对治污质量要求不高的场合。

固体萃取技术,固体萃取技术是利用固体对于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来达到分离有机污染物的目的,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客服了液体萃取技术的弱点。一方面清洁性能高,不会造成性的有机物污染,另一方面固体吸附物的回收较液体溶剂回收更为经济方面。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在石油化工领域用的抢险物资吸油毡就是固体萃取技术的实际应用。

6.2薄膜渗析技术

薄膜透析技术是利用渗析原理,利用薄膜把目标有机污染物渗析到萃取溶剂中,从而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分离。薄膜渗析技术实际上是渗析原理与相似相容原理的结合,它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将污染有机物通过薄膜的渗析现象渗析到有萃取溶剂的环境中;第二步就是萃取溶剂通过相似相容原理将目标有机污染物进行溶解,达到能够分离的条件。这种方法从环节上比前面所述的萃取技术略显复杂,但由于其效果良好也具有很高的推广和使用价值,薄膜渗析技术一般分为多孔膜渗析技术和非多孔膜渗析技术,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6.3索氏抽提技术

索氏抽提技术,索氏抽提技术主要利用了回流和虹吸原理。用提取液对固体物质进行浸泡,从而使其溶解分离。索氏抽提技术的关键部件是索氏抽提器,索氏抽提器提取器、提取管、冷凝器等部件,实现提取、上升、冷凝、分离的全过程分离技术。

这种技术的工艺性很强,一个利用索氏抽提技术回收有机污染物的过程就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工艺流程,和工厂工艺有着基本相似的原理和环节。由于整个环节都在密闭容器内完成,索氏抽提技术的封闭性较好,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小。但是由于有上升、冷凝等环境,所需的工艺技术和成本略高,需要配合自动化技术才能使其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同时正是因为这个特性,索氏抽提技术的自动化改造空间和工业化空间最大,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

7、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发展趋势

7.1检测控制的介质多样化发展。在实现对环境有机污染物的监测过程中,各级部门除展开对废气、废水等方面检测外,已将监测范围拓展至对危险废物、农用的污染泥土以及土壤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对食用产品、生物、植物等介质之内等介质内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已经达成共识,朝着有效监测方向不断发展。

7.2监测有机污染物的种类逐渐增多。受国内排放标准以及环境方面的限制,能够实现控制的有机物种类比较有限,当前控制种类最多的为地表水环境之中的有机物,在《斯德哥尔摩公约》执行的过程中,我国的环境监测事业不断发展,能够控制的有机物种类正日益增多。在最新修订的土壤以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标准中,有望增多有机污染物的控制类型。

7.3监测设备自动化水平得到提升。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一般都比较低,必须提升提取手段除去不必要的干扰物质,实现定量监测。传统的物质提取技术会耗费较多溶剂量,难以掌握监测的可靠程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监测仪器实现了自动化,有效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8、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客观存在,特别是有机污染状况令人担忧,污染物的排放量也随着环境监测任务量的加大而加大。我们所能做在当前污染的前提下引起环境高层管理者高度的重视,从提高实验室管理和依靠科技进步两个方面来实现实验室的减排控污。呼吁国家和当地政府应给予资金、政策的支持建立系统、全面、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治理措施。在倡导全面环境保护的今天,让环境监测站此类的实验室自身逐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真正做到绿色环保。

参考文献:

[1]骆娜,等.医院和实验室室内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比较[J].中国环境科学,2011,31(7):1102-1108.

[2]曹巍.环境监测中心站实验污染物的产生及有机废液处理[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1(4).

[3]孟紫强.环境毒理学基础[M].(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18-319.

[4]饶竹.环境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地质学报,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