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与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 2

干扰素与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过春花1彭微微2

1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株洲醴陵412200;2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山东枣庄277000

【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与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重症手足口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6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扰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及手足皮疹消退时间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症的临床效果更佳,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干扰素;丙种球蛋白;重症;手足口症

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儿童常发生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肠道病毒为主要致病原因,患儿手、足、口等部位可出现大量疱疹,且伴有咳嗽、发热及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若不及时给予患儿有效治疗,随着病情发展可诱发心肌炎、肺水肿及无菌性脑膜炎,甚至可导致患儿死亡[1]。本文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重症手足口症患儿62例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在重症手足口症患儿治疗中干扰素与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症患儿62例,将6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2.45±0.84)岁;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8个月-6岁,平均(2.53±0.88)岁。上述所有研究对象《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中相关诊断标准[2],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儿及丙种球蛋白过敏患儿。上述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所有研究患儿均给予退烧药物治疗,并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于伴有口腔溃疡患者需加强其口腔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131104)治疗,肌内注射,每次10mg/kg,每天1次,连续用药4天;同时辅以甲强龙、甘露醇等中成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山西康宝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0514)雾化治疗,给予患儿20μg/次干扰素α-1b+2mL氯化钠注射液(浓度为0.9%)雾化治疗,每天2次;并给予将1g/(kg•d)丙种球蛋白治疗,连续用药2天。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等指标。

1.4疗效判断[3]

患儿用药1-2d后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口腔疱疹溃疡及精神状况明显改善,呼吸、心率较为平稳,可视为显效;患儿用药2-3d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口腔疱疹溃疡及精神症状改善,心率及呼吸好转,可视为有效;患儿用药3d后体温、皮疹、口腔疱疹、精神症状及呼吸等指标与治疗前对比,无显著变化,可视为无效。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5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的数据资料,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均数(±s)、百分比(%)表示,且分别用t、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对比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等方面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手足口病是小儿常发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3岁以下患儿最为常见,且夏秋季发生率最高,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可对其神经系统造成侵犯。重症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导致的,大部分患儿因病情较轻,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患儿合并心肌损害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或发病快且变化快,患儿若不能接受有效治疗,可导致心力衰竭、猝死等严重情况发生,对其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本次研究使用的丙种球蛋白及干扰素均为人体在外源性或内源性诱生物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低分子糖蛋白,具有广谱抗菌病毒活性,通过提高机体细胞免疫活性、促进人体内抗病毒蛋白合成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对病毒复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还能调节免疫反应以及细胞的生长、分化。丙种球蛋白是一种从健康人体中静脉血中提取的矿体,在增加人体免疫力、预防病毒性疾病感染发生作用突出,在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应用范围广泛。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成分为IgG(免疫球蛋白G),提高患儿血清IgG浓度能够有效增强其自身抗菌抗病毒能力。IgG可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此来降低患儿体内病毒感染能力,最终实现病毒复制的抑制目的,且排毒时间短[4]。除此之外,IgG在增强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作用也较为理想,继而可调节机体免疫能力阻断炎性反应释放。丙种球蛋白中的抗体较为独特,与干扰素结合应用,能够增强病毒抑制作用。病毒入侵患儿机体时,其机体干扰素产生能力受到感染,外源性干扰素的加入能够刺激免疫细胞,增加内源性干扰素产生量;干扰素属于高度活性的一种糖蛋白,能够激活胞浆酶活性,对病毒核糖和蛋白质之间的合成造成干扰,阻止病毒的复制与分化。并且干扰素还能够提高T细胞、NK细胞活性,增加淋巴因子产生,从而发挥其杀灭病毒的作用,抗病毒能力理想。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为(1.57±0.76)d,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为(2.69±1.12)d,手足皮疹消退时间为(2.28±1.0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8±0.81)d、(4.22±1.83)d、(4.32±1.11)d,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2%,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临床推广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林涛.丙种球蛋白及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323-325.

[2]杜淑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4(1):46-47.

[3]翁艳,朱焰.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重症手足口病60例[J].中国药业,2013,22(3):72-73.

[4]邵昌学.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