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32例诊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32例诊治分析

杨雁鹏

杨雁鹏

(吉林抚松县医院内一科吉林白山134500)

【摘要】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采用静脉溶栓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81.2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122-0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主要是因冠状动脉闭塞造成的,其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致残率与死亡率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危害[1]。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胸痛、血压降低、心律失常及休克等[2]。静脉溶栓治疗是将药物注入静脉,对血栓进行溶解,从而使闭塞的冠状动脉疏通[3]。本文就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32例)与对照组(n=32例)。研究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为32至76岁,平均年龄(58.3±5.2)岁,发病至治疗时间0.5至9h,平均(3.8±1.2)h;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为34至75岁,平均年龄(57.9±5.8)岁,发病至治疗时间1至8h,平均(3.5±1.4)h。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排除近期有外伤史与重要脏器手术史的患者、有血液病史及脑血管病史的患者。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时间、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守治疗,患者在入院之后立即进行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及镇静治疗,再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及氯吡格雷、阿司匹林、ACEI、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溶栓治疗,采用150万单位的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公司生产)溶于100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需在30min内完成滴注;再采用低分子肝素(河北常山生化药业公司生产)进行皮下注射,2次/d,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疗效评价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标准。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在2h内患者心电图显示ST段回落超过80%,并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在2h内患者心电图显示ST段回落超过50%,并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在2h内患者心电图显示ST段回落低于50%。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l8.O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分析,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32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1例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对照组32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3例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2例患者发生室间隔穿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54,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饮食习惯不断的改变,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心肌梗死在心脏内科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又称为心肌缺血性坏死,其患者在发病前期通常会出现胸闷、四肢无力、气喘及心绞痛等症状,且心绞痛为反复发作,因此,上述症状为心肌梗死的发病预兆,如果患者出现需提高警惕[4]。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而出现冠状动脉的血供突然中断或者减少,导致对应心肌持续出现严重急性缺血而造成的[5]。

目前,因静脉溶栓治疗具有疗效明显、操作方便、预后良好及经济实惠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6]。静脉溶栓治疗的作用机制只要是利用内源性纤维蛋白的溶解功能,将纤溶酶原有效的催化及裂解成为纤溶酶,再通过纤溶酶对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凝块及凝血因子等进行降解,从而对梗阻进行溶栓[7]。在患者溶栓成功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能够对冠状动脉侧支的血液循环进行强化,将梗阻区域的血流量增多,并且其还具有抗凝作用,能够有效的预防再次形成血栓,而避免再梗死的发生。在静脉溶栓治疗同时,还需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阿司匹林、ACEI类药物、他汀类因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等,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及心室重塑进行保护。有研究表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6h之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阻塞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0%至95%,明显高于6h之后的再通率,并且能够将病死率明显降低[8]。故患者的救治越及时,治疗效果越明显。

在本文研究中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的总有效率相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3%,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钟琳玲.高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50例诊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58-58.

[2]李焕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临床治疗效果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09(3):489-491.

[3]刘燕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再通的患者采取择期PCI术治疗探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12(3):735-736.

[4]张纪梅.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2h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70-171.

[5]张元亚.3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治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29):35-36.

[6]郎辉辉,张纪光,索延征等.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18(7):154-154.

[7]孙一兵.尿激酶静脉溶解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106例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8):4337-4337.

[8]石贵江,黄修平,邱承毅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5例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10,34(9):79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