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血乳酸测定、APACHEⅡ评分与ICU重症肺炎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早期血乳酸测定、APACHEⅡ评分与ICU重症肺炎相关性研究

赵璟史晶心

赵璟史晶心(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ICU47301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水平在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60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以血乳酸含量为标准分为高乳酸组和低乳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生存组的血乳酸含量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低乳酸组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高乳酸组(P<0.01),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呈显著正相关(r=-0.862,P<0.01)。结论血乳酸测定联合APACHEⅡ评分在评估重症CAP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血乳酸重症肺炎预后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072-02

1、重症肺炎简介

肺炎是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损伤、过敏及药物引起,其中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美国感染疾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于2007年发表了重症肺炎诊断标准:主要标准及次要标准。确诊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需要至少一条主要标准或三条次要标准[1]。

2、动脉血乳酸升高的原因

动脉血乳酸升高的原因通常有:①组织灌注降低、呼吸功能障碍导致的休克、呼吸衰竭等;②肝肾功能不全,导致其乳酸清除能力减低。③人体应激时可能会出现的高儿茶酚胺血症使得周围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以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这样就会加重周围组织缺氧,导致无氧酵解生成乳酸;④无氧代谢增强时,导致血乳酸水平升高;⑤某些非缺氧性疾病或状态,如糖尿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和碱血症等均可刺激糖酵解增加导致乳酸水平升高[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60例重症肺炎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6~90岁;临床诊断标准符合(IDSA/ATS)于2007年发表了重症肺炎诊断标准。

1.2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在入院时取动脉血进行动脉血乳酸测定,同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APACHEⅡ评分、病死率。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乳酸含量、APACHEⅡ评分。同时,将所有患者以乳酸值为标准分为高乳酸组和低乳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年龄、APACHEⅡ评分、初始血乳酸值、乳酸清除率等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判定其差异;性别构成比、病死率等计数指标使用X2检验,变量间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判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的临床数据,两组病例的性别构成、年龄和血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的乳酸值明显低于死亡组。同时比较高乳酸组和低乳酸组,结果显示两组病例的性别构成、年龄和血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乳酸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低乳酸组。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862,P<0.01。

3讨论

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组织缺氧越严重,血乳酸越高。因此,通过检测血乳酸浓度可较好地反映组织灌注程度。入院时血乳酸高者预后差,血乳酸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ICU重症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白、铜绿假单胞以及不动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以葡萄球菌为主)以及病毒、真菌、非典型菌等感染。根据药敏覆盖以上病原体,可取的良好治疗效果。而对ICU重症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与确定相应治疗方案、改善重症患者预后、准确分流患者,合理应用卫生资源密切相关。APACHEⅡ评分系统比较全面,不仅可以评价肺炎严重程度指数,还可以结合患者的基础疾病做出综合评价。这项评分已被较多的学者接受,可作为临床判断危重程度的有力依据。本研究也发现,患者预后与血乳酸值有显著相关性,早期乳酸值低者,预后相对较好,死亡风险降低。早期乳酸值虽能敏感反映组织氧供/氧耗的动态平衡,提示治疗的有效性,但由于组织内乳酸进入血液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组织灌注,可能出现血乳酸水平改变的延迟性和组织灌注严重不良时的局部乳酸蓄积现象,而且血乳酸浓度受到肝肾功能的影响,也不能反映原发疾病的可逆状况,因此,乳酸值作为单独的一个因素来判断危重患者的预后还是有其局限性的,应结合多种因素综合判断。本研究发现APACHEⅡ评分与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性,入院时APACHEⅡ评分高,预后差,死亡风险增加,同时相关性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值呈显著正相关。

综上所述,APACHEⅡ评分和乳酸清除率在评估患者病情、预测死亡等方面都有指导作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评估上两者相结合,将增加对ICU重症肺炎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21,141-149,559.

[2]王春亭,王可富.现代重症抢救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