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降温方法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高热患者血清HS-CRP、β2-MG含量水平的影响

/ 2

不同降温方法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高热患者血清HS-CRP、β2-MG含量水平的影响

胡伟张锐朱玉清

解放军第159医院泌尿外科河南驻马店463008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不同降温方法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高热患者血清HS-CRP、β2-MG含量水平的影响及体温恢复时间的影响,得出结论:静脉输注通过抑制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产生与释放,减轻其肾功能的损害,并促进PCNL后高热者体温的快速恢复。

【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高热;高敏C-反应蛋白;β2-微球;体温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发热甚至高热,发生率高达25.8%~37.0%[1~2],高热可导致PCNL后炎性反应及肾小管损伤,引起PCNL后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β2-微球(β2-MG)的升高。采取怎样的降温方法,才能有效降低PCNL后高热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及肾小管损伤程度,及时的恢复患者的体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我们于2012-06~2014-06对PCNL后高热应用不同降温方法者进行了血清HS-CRP、β2-MG含量水平及体温恢复时间进行了检测和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93例PCNL后高热患者,男51例,女42例。年龄20~66岁,平均(48.29±7.67)岁。均为肾结石,其中左肾结石50例,右肾结石43例;结石直径2~5cm,平均(3.35±0.64)cm。均为PCNL后体温≥39.5℃。另设正常(D)组30例,均为健康自愿检测人员,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6岁,平均(48.56±7.70)岁。

1.2方法93例PCNL后高热者,随机分为3组,3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结石部位、结石直径、PCNL时间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32例,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肾造瘘管及尿管通畅、健康教育等一般护理的同时,予4℃~10℃低温液体静脉缓慢输注,4次/d,3~4h/次,连续3d。B组31例,头部、颈、腋窝、腹股沟等浅表大血管走行处放置冰袋或冰块进行降温。C组30例,用4℃生理盐水200~300mL进行胃灌洗;用4℃的生理盐水500~1000mL插入直肠(深度不小于6cm)行灌肠。冷盐水胃灌洗、灌肠可反复多次。3组均在物理降温的基础上采用药物降温,3组药物降温方法相同。3组均于高热后第2、4d清晨抽静脉血4ml检测血清中HS-CRP、β2-MG含量。正常组清晨空腹抽静脉血4ml检测血清中HS-CRP、β2-MG含量1次。测定HS-CRP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试剂盒由韩国BoditechMedInc提供。β2-MG采用比浊法,试剂盒由威特曼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提供。各种操作严格按试剂盒中说明书进行。

1.3观察指标以3组血清中HS-CRP、β2-MG含量水平及体温恢复时间(高热至体温降至<37.2℃以下时间,且连续72h)。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SP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HS-CRP、β2-MGA、B、C3组高热第2d血清中HS-CRP、β2-MG含量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较D组明显升高(P<0.01);A、B、C3组高热后第4d血清中HS-CRP、β2-MG含量水平均较第2d明显降低(P<0.01),但A组较B、C两组降低更显著(P<0.05),B、C两组比较降低无明显差异(P>0.05)。

2.2体温恢复时间A、B、C3组高热时体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较B、C两组体温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1),B、C两组体温恢复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HS-CRP其功能特点是与机体的炎症和创伤反应密切相关,又被称为炎症标志物,HS-CRP高低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体内炎症程度。PCNL由于穿刺和碎石等操作,使肾盂壁的正常结构受破坏,细菌或毒素容易进入血液,引起术后发热。体温达39.5℃以上称为高热。在高热因素的应激状态下,巨噬细胞被激活,释放大量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这些细胞因子促进其他炎症因子的进一步释放,诱发PCNL后初期的炎性反应。β2-MG是一种小分子量蛋白质,当肾小管损伤时,β2-MG的分泌量即可增加。PCNL后高热时,过度释放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等能激活补体系统,通过其细胞毒性作用加剧组织损伤;介导脂类介质及其他多肽介质的产生导致肾小管细胞损伤。

持续高热使肌体炎性反应越强烈,机体产生炎性介质越增加,炎性反应不断扩大甚至失控,形成所谓“瀑布效应”,进一步导致以细胞自身破坏为特征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2]。静脉输注低温液体的降温机制为血液中的水比热大。大量的低温液体通过中小静脉进入体内,一方面,通过物理调节降低了血液温度,达到了降温作用;另一方面低温液体直接作用于调定点,经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整合,调整受控系统的活动,维持了正常体温的恒定,促进PCNL后高热者体温的快速恢复。静脉输注低温液体降低了基础代谢率,改善了缺血、缺氧,减轻了组织灌注性损伤,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前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1等过度释放。而冰袋或冰块放置及冷盐水灌洗、灌肠降温者作用局限,不但对PCNL后高热者体温的恢复的过程较慢,而且对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产生和释放影响不明显。所以A组较B、C两组体温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体温恢复时间时间越延长,前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1等的释放越增加。所以,A组较B、C两组体温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及高热后第4d血清中HS-CRP、β2-MG含量水平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牛强,沈明康,翁超,等.上尿路结石围手术期尿细菌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1,(3):196-198.

[2]施剑灵,鲁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0,31(8):57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