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素质教育落实的因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浅析影响素质教育落实的因素及对策

郭启明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督导室271613

摘要:素质教育在我国已实施多年,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与深入落实。要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就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改革。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施因素对策

实施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对教育提出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定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虽然素质教育在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必须看到,当前中小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依然步履艰难。

一、影响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观念因素

1.育人观念的制约。观念决定思路,认识支配行动。制约素质教育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其中人的因素是重要方面。一是从学生家长的角度看,由于目前考试选拔存在弊端,绝大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过于看重孩子的分数,对与提高孩子考试成绩无直接关系的活动不感兴趣,对素质教育知之甚少,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去学一些对考试成绩无用的东西,这使得素质教育的推行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二是从学生的角度看,多数学生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考试、不留作业,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三是从学校的角度讲,在素质教育的落实上,由于受升学率、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家长观念和社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实施的是一种冠以“素质教育”名义下的新的“应试教育”,还是用“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方式,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还有的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错误地把素质教育简化为劳动技术教育、艺术知识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不要考试的教育、没有负担的教育,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在课余搞更多的文体活动。

2.考试选拔观的影响。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特别强调教育的社会选拔功能,注重以分数来选拔人。为了上好的初、高中,学生必须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小升初、中考),只有考分高的学生才能升入到好的学校。于是,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绝大多数中国孩子身上都被贴上了尖子生、中等生、差生的标签。

二、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转变人才观。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人才是关键,国民素质是基础。人才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既有高级人才、中级人才,又有初级人才。同时,人才的培养途径也应是多层次、多结构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将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无可比拟的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基础工程。

2.转变教育政绩观。政府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导者,实施素质教育特别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要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把推进素质教育情况纳入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政绩考评的内容,并配套相应的奖罚政策和制度,确保政府在决策和执行上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同时,各级教育部门不得再以考试成绩、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不得对学校下达升学指标。

3.转变成才观。要实施素质教育,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子女受到很好的教育,这无可非议。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应结合子女的兴趣、爱好,理性、科学地教育子女,不能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盲目地给子女施压。要把舔犊情深、望子成龙与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统一起来。

4.转变教育评价观。在“分数至上”教育评价观的影响下,教学沦为了考试的附庸,学校、教师、学生如泰山压顶,都在为分数疲于奔命。“重分数,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育人”,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目标直接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正是在这种狭隘教育评价观的影响下,分数价值高于人的价值,升学目标取代了人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育人的宗旨就这样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

5.推进新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是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对中小学来说,新课程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有利于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6.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提出了教育要立足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努力、实践能力的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校的每项工作中,落实到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合力,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氛围,素质教育才能得到全面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田慧生实施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N].中国教育报,2014,12,26。

[2]王湛自觉坚定地推进素质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J].教育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