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物性血尿临床分析及治疗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小儿药物性血尿临床分析及治疗观察

张金玉

张金玉

(湖北省公安县妇幼保健院儿科4343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药物性血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药物性血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史、实验室检查、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0例患儿中,64例应用过解热镇痛药物,52例应用过抗感染类药物,28例应用过中草药类药物,6例应用过脱水利尿剂。本组患儿在给药后8min至12h,均出现洗肉水样、浓茶样全程血尿,并伴有轻度腹痛、腰痛不适等症状。68例患儿的尿蛋白呈++或+,尿红细胞呈+++或++++,10例患儿检出少量白细胞,48例未见管型。本组患儿经及时的治疗后,在2~3d内肉眼血尿症状消失,镜下血尿在用药3~4d后消失,随访半年显示均未发生持续性肾功能损害。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小儿药物性血尿的预防、治疗,早发现、早停药、早治疗,以免对患儿的肾功能造成严重损害。

【关键词】肾损害药物性血尿小儿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R72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177-02

药物性血尿,指的是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与原发病无直接关系的以肉眼血尿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且排除泌尿道结石、肾结石、肾肿瘤、肾结核、急性肾炎等原发病[1]。人体在服药以后,药物代谢物或原型多经肾脏排出,个体差异及药物蓄积,容易造成肾损害而引发血尿。儿童的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均比成人更低,在用药后,药物更容易蓄积体内,所以血尿发生率更高[2]。为探讨小儿药物性血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本研究对140例药物性血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药物性血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9例,女61例,年龄在6个月~13岁之间,平均(5.3±2.3)岁。原发病:支气管炎8例、上呼吸道感染91例、肺炎4例、腹泻35例、支气管哮喘2例。本组患儿在用药前均无出血性疾病、泌尿系统感染、剧烈运动史或外伤史。

1.2方法

对140例药物性血尿患儿的用药史、实验室检查、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本组患儿在发现血尿后,立即停药,应用止血敏,静滴维生素C。对于有过敏症状者,应用地塞米松,嘱患儿多喝水。对水杨酸类、抗肿瘤类、磺胺类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血尿,要及时补液,碱化尿液,同时应用泌尿系统保护剂。对于有中毒症状的患儿,要立即采取洗胃、催吐等解救措施。嘱患儿家长要为患儿提供合理的饮食,并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

2结果

2.1用药史

140例患儿中,64例应用过解热镇痛药物(双氯芬酸钠、美他咪唑钠、阿司匹林、布洛芬、乙酰氨基酚),52例应用过抗感染类药物(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28例应用过中草药类药物。6例应用过脱水利尿剂。

2.2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本组患儿在给药后8min至12h,均出现洗肉水样、浓茶样全程血尿,并伴有轻度腹痛、腰痛不适等症状。经尿常规检查显示,68例患儿的尿蛋白呈++或+,尿红细胞呈+++或++++,10例患儿检出少量白细胞,48例未见管型。20例患儿的血沉、抗O、补体C3、肾功能、出凝血时间检查结果均正常,13例进行膀胱、输尿管、肾脏B超检查,无异常。

2.3预后

本组患儿经及时的治疗后,在2~3d内肉眼血尿症状消失,镜下血尿在用药3~4d后消失,随访半年显示均未发生持续性肾功能损害。

3讨论

药物性血尿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主要发病机制有[3]:一是药物过敏反应;二是药物及药物代谢产物直接损伤泌尿道或肾脏;三是药物的继发反应或副作用;四是药物个体差异。对于儿童来说,肾脏发育尚不完善,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均明显低于成人,用药后更易发生药物蓄积,导致肾脏损伤而引发血尿。本病与原发病无直接关联,当患儿发生血尿后,在排除肾脏原发病等因素后,应考虑为药物性血尿,临床医师要详细了解患儿病史,同时完善相关检查,提高确诊率。

儿童是药物性血尿的好发人群,这主要与儿童用药过程中,剂量把握不准确有关[4]。比如医生计算儿童用药剂量不准确,家长随意加大用药量,自行购药后未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用药等。儿童用药剂量的不准确,就会使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故儿童发生药物性血尿的概率比其他年龄人群更高。由于儿童病种相对较少,所以儿科常用药物种类也很有限,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疾病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其临床症状以腹泻、咳嗽、发热为主。在这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多应用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甙类药物,而这类药物的肾毒性不良反应又较为明显,所以这也增加了儿童药物性血尿的发病风险。此外,抗生素滥用也是导致小儿药物性血尿发病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此,儿童家长及临床医生都必须对儿童血尿症状引起高度重视,用药前必须认真计算用药剂量,避免长时间、大剂量应用肾毒性反应药物。合理应用抗生素,以降低儿童药物性血尿发生率,保障儿童用药安全。同时,儿童用药期间要密切留意患儿尿液性状变化,做到早发现、早停药、早治疗,以免对患儿的肾功能造成严重损害。

参考文献

[1]郑淑霞.小儿药物性血尿30例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3):347-349.

[2]黄伟萍.小儿药物致血尿67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2):124.

[3]陶永广.87例小儿药物性血尿临床探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114-115.

[4]艾德华,王亚岩,孙艳敏等.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药物性血尿22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29):5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