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历史复习效果之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19
/ 2

提高历史复习效果之浅谈

王海玲

提高历史复习效果之浅谈

王海玲

摘要:如何提高历史课堂复习的实效?本文阐述了部分可行的实施策略:合理整合知识结构;精做习题,减负增效;注重专项训练,强化复习效果;关注热点,加强学科渗透;充分准备,应对开卷。

关键词:历史;复习;效果

作者简介:王海玲,任教于安徽省淮北市第四中学。

中考临近的九年级毕业班,课堂的紧张、课时的有限是可想而知的,如何提高历史课堂复习的实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谈谈近几年笔者的教学实践:

一、紧扣考纲,合理整合知识结构

众所周知,考纲是考试纲要,是我们教学、复习的依据和目标。它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如果我们的教学、复习把握不准考纲,那学习必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学生复习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所以,作为九年级的教师要格外关注考纲、研读考纲,紧扣考纲所列的知识层次,把握考纲的每一点目标要求,并始终将考纲贯穿于复习之中,这样复习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复习时紧扣考纲还不够,教师必须还要学会大胆合理地整合知识结构。因为学生在复习时面对三年所学的厚厚六册书中所出现的庞大知识体系,如果知识结构模糊,又不能灵活理解、运用所学知识,那么在短暂的考试答题时间(不到一小时)要想取得历史科的优异成绩是绝不可能的。而学生成绩的提高与教师在复习时“精兵简政”的复习策略是分不开的。即在紧扣考纲的前提下,合理把握知识结构,认真整合复习体系。初中三年的历史虽然有几十万年前的人类起源、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虽然也有着兼顾东、西方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但不外乎分为中外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而且每段时期的历史又都有着政治史、经济史、科技文化史等共性。所以,只要把这些知识结构梳理、整合清楚,形成清晰的知识轮廓,然后分门别类、完整、系统地给学生逐个讲解、分析。这样,学生心中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思考问题有清晰的知识思路,做题有丰富的知识积累,答题肯定会得心应手,不出偏差。

如复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只要抓住“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等8个主题即可。而其中的科技文化史部分仅需识记名人,如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名事名物如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和古代“四大发明”等,从而理解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古代科技成就、发明创新对世界的贡献就足矣!

二、精做习题、训练审题,减负增效

毋庸置疑,如果历史复习没有高质量的训练题,那复习肯定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效的,但如果复习时每卷必做,每题必讲,也不值得提倡:无法保证试题中知识的高含量,也不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开放度。这样的复习,无疑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使其身心疲惫、麻木,还让学生所获甚少,高度劳作,低效结果。难怪学生对这样的复习既反感又畏惧。所以,在平时复习时,笔者在课堂上尽可能地、科学地选择一些精妙的试题,如考试时、训练时学生易出错的题目;如卷中有一定难度、囊括很多知识点、综合分析性较强的题目;再如一些既能测量出学生的思维个性,又能发挥宽阔的思维空间的即兴发挥题让学生当堂练。一堂课中,通过对这些试题的精做细讲,学生既反思了过失,也逐步积累了独立思考、完善总结的能力,同时还打破了复习课堂惯有的沉闷,调动了学生复习的自主性、参与度,另外,课堂的高效率也减少了课外作业的积累,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现在的学生大都聪明、灵活,但他们做题浮躁,马虎的现象也不鲜见,历史开卷考试更是如此。许多学生走出考场时兴高采烈,觉得胜券在握,可发下试卷目瞪口呆,懊悔不己,原因是审题不细或看错了题或误错了意。为此,笔者在复习训练时还特别注重他们审题习惯的培养,刚开始时,训练他们即兴说题,即面对一道新题,说出答案,再说出题中的关键词及有效信息,这其间,因为开卷的缘故,思考时可以翻书、查资料,但有一定的限时,这种即兴答题法既节省了大量写的时间,又最大限度开动了学生的脑筋,还把学生的审题思路、审题习惯暴露无遗,这时,有些学生答题不对或不准确,出现了审题错误,找不出题中的关键词及有效信息的现象。这样,让他再大声读一遍题,边读边思考,重新理解题意,找出错误之源,这时,许多学生会恍然大悟,叫道:“我看错题了”,“我想错了”。当然,也有学生的坏习惯根深蒂固,至始至终都找不出问题,那笔者就首先指明其错误根源,再慢慢讲解,细细分析,让他明白思路与方法。这样的审题训练,使学生的审题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审题失误大大减少,理解题中关键词及有效信息既快又准,这样做起试卷的效果好多了。

无疑,精做习题、训练审题这样的减负增效法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复习目的,提高了复习质量。

三、注重专项训练,强化复习效果

专项训练是为了夯实基础,对知识点合理整合也是为了积累学生的考试经验,这种专项训练必须要适量进行。如对历史开卷考试中分值高、基础知识性强、覆盖面广的选择题,笔者在复习时就专门印刻了一些试题进行比赛训练,这些训练题或是学生较易出错的,或是历届各省、市中考试题的精选,或是在答题上有特别技巧需要教师强化点拨的,比赛训练时一是比规定的时间他们谁做的快,二是比在快的基础上谁做的对题多。刚开始时,因为基础不扎实,或题题都翻书找答案,速度并不理想,正确率也不高,但慢慢地,他们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也找到一些答题技巧与方法,速度上来了,正确率也在逐步提高。当然,既然是比赛,笔者对每次获胜者都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自掏腰包买一个精美的练习本,一个甜甜的棒棒糖……奖品虽然小,但提升了学生做题的兴趣,让他们在竞争中、激励中成绩悄然上升。

四、关注热点、焦点,加强学科渗透,增强综合能力

现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近几年中考历史试题都在关注考生联系现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渗透时考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所以,这给我们新增了一个复习导向:要引导学生在复习时关注国家、世界、人类的命运和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如战争与和平、能源开发、科学发展、反恐主义、国际关系等问题,从而注重培养考生与时俱进、联系社会现实热点、焦点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和训练历史与相关学科如地理、文学、政治的综合与渗透,增强学生的归纳、整理、综合能力。

五、充分准备,应对开卷

因为安徽省历史考试是开卷,开卷考试既比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又比临场应变,如资料的齐全与否,查阅书、资料的速度快慢,所以考前准备要充分,如把考纲贴在学生书本的封面上,用标签把每课标题写好,贴在每课的相应位置,便于翻看、查阅。还有在平时就着手准备一个资料本,分门别类把历史知识点如考点中的热点、易错题、试卷重、难点,一一整理清楚,做到资料本中答案清晰、明确,题题熟悉过关。这样,既巩固所学、所记知识,又能在考场中试题胸有成竹,灵活答题,这些考前准备功在平时、利在考场,学生答起试卷来得心应手,提高了开卷速度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萍.课堂教学:尝试用新理念指导实践[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5).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第四中学

邮政编码:

OntheImprovementofHistoryReviewEffect

WangHailing

Abstract:Howtoimprovetheeffectofhistoryclassroomreview?Thispaperexpoundssomefeasibleimplementingstrategies:integratingknowledgestructure;intensivelydoingexercisesandalleviatingburdensandimprovingeffect;stressingspecializedtrainingandreinforcingrevieweffect;concerninghotspotandintensifyingcurriculumpenetration;makingfullpreparationanddealingwithopen-bookexamination.

Keywords:history;review;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