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疗分析

白鲜(黑龙江省延寿县延河镇中心卫生院黑龙江延寿1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肺部炎症,病原为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壁。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飞沫传播,侵入上呼吸道,并向气管-支气管和肺蔓延,其致病性在于产生过氧化物损害气道黏膜细胞。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和青年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秋冬季节发病较多。肺炎支原体传染主要发生在急性期咳嗽时的飞沫经呼吸道吸入感染。常伴发咽炎、耳鼓膜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5岁,咳嗽22例,咯少量粘稠痰4例,喘息1例。发热24例,头痛5例,胸痛2例,胸闷2例,四肢乏力7例。

1.2临床表现

起病较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缓慢,约半数患者并无症状。以秋冬季为多发,以散发为主,多由患者急性期飞沫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开始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头痛、咽痛、低热,继之出现中度发热,顽固的刺激性咳嗽常为突出表现,亦可有少量粘痰或少量脓性痰。发热持续1~3周,咳嗽可延长至4周或更久始消失。

1.3胸部X线

早期于病变区可见形态多样的浸润性改变,多位于下肺野,呈节段性分布,有的可表现为肺门附近向外伸展的扇状阴影,扇状阴影中可见条索状或斑点状阴影,肺内病灶多于4~6周内完全吸收。15%~20%的病人出现胸腔积液为少量、单侧性、短暂性,一般需3~4周吸收,双侧性或大量胸腔积液极为少见。

1.4肺炎支原体抗原检测

直接从病人痰、鼻分泌物、咽拭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标本中检测肺炎支原体抗原而确立诊断。

1.5鉴别诊断

本病轻型需与病毒性肺炎、军团菌肺炎相鉴别。病毒性肺炎,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和老年人是易感人群。不同病毒可有其特征性表现。本病肺实变体征少见,这种症状重而体征少胸部X线表现轻不对称性是病毒性肺炎的特点之一。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确诊有赖于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军团菌肺炎,多发生在夏秋季,中老年发病多,暴发性流行,持续性高热,发热约半数超过40℃,呼吸系统症状相对较少,而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较多,早期部分病人有早期消化道症状,尤其是水样腹泻。从痰、胸液、血液中可直接分离出军团菌,血清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2治疗

2.1抗生素治疗

支原体肺炎主要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及用交沙霉素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药物。成人一般首选红霉素口服,每次0.5g,每天3~4次,或用交沙霉素每天1.2~1.8g,米诺环素因有较高的脂溶性而被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治疗。新型大环内酯类中,克拉霉素用法为每次0.5g,每日2次,10~14天为1个疗程,阿奇霉素用法为第l天0.5g,后4天每次0.25g,每日2次。用药后痰内肺炎支原体仍可持续存在达数月之久,约10%肺炎可复发。严重病例可加大药物剂量,延长疗程至21d。有时可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对红霉素耐药的肺炎支原体的感染。一般治疗效果良好。偶有复发者,再用上药治疗仍有效。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良好,具有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抗菌作用强、胃肠道反应小等优点,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作用最强。新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也是非常有效。病情重者可静脉给药,但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患者和孕妇。

2.2对症治疗

对阵发性干咳者,给予镇咳药物和雾化吸入治疗。病情较重时加强支持治疗。发生严重的皮肤病变、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时,应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者还应输注浓缩的红细胞。对严重的肺及肺外(心脏、消化道、血液系统等)并发症,给予相应处理。继发细菌感染,根据痰病原学检查,选用针对性抗生素。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为14~21天,多数起病缓慢,部分无症状,仅在透视检查时发现。表现为干咳、发热、乏力、畏寒、头痛、肌肉或关节痛、咽痛、脓痰、耳痛等,部分患者有类似上感症状。胸痛少见。半数患者可闻及干湿性啰音。通常病情较轻,少数患者较重,但很少死亡。肺部X线表现多样化,特点是往往与体征不成比例,即临床表现轻而X线检查发现较多浸润病灶。经治疗热退后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较慢,可延长至6周左右,多与X线征象的消散相平行。肺外表现较为常见,任何器官均可累及。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中枢和外周神绎系统病变,甚至可导致死亡。一般来说,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症不多见。主要并发症是因冷凝集素作用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视神经乳头水肿、定向障碍、颈部强直、昏迷、异常反射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一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预后不佳。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无细胞壁,确诊支原体肺炎后,首选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次可选用四环素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愈后应注意锻炼身体、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人或去人群密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