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职业性急性3,4-二氯苯胺中毒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1例职业性急性3,4-二氯苯胺中毒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刘建英

刘建英(龙游县人民医院浙江衢州324400)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275-01

3,4-二氯苯胺是强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有损害。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指端、口唇、耳廓紫绀,呼吸困难等[1]。职业性急性中毒是作业过程中吸入、眼睛及皮肤接触3,4-二氯苯胺所致以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肝肾损害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急救和护理对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2年7月份我院成功抢救1例急性3,4-二氯苯胺中毒病人,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1岁,在车间工作时被溢出的3,4-二氯苯胺液体污染工作服,当时立即脱掉工作服并清洁皮肤,因无更换衣服又将原工作服穿上,渐感头痛、头晕、胸闷、乏力、全身发绀22小时于2012年7月10日急诊就诊。查体:意识清楚,口唇及全身皮肤青紫明显,皮肤黏膜无明显黄染。心率9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03/63mmhg,PSO286%。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高铁血红蛋白32%,主诉头痛、头晕、乏力、心悸、气短。根据临床表现和职业接触史,参照GBZ30-2002【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诊断为急性职业性3,4-二氯苯胺中毒,立即予以亚甲蓝100mg加50%葡萄糖30ml用微泵泵入,并4升/分吸氧后约半小时心率81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4/60mmhg,PSO291%,血气分析PaO261mmhg,皮肤青紫开始逐渐消退,继用5%葡萄糖500ml加Vitc2.0加viB60.2;5%葡萄糖250ml加还原型谷光甘肽1.8g静脉滴注5天,速尿20mg静脉推注利尿,林格氐液500ml加10%10ml滴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期间配合间断性氧疗,共住院5d后复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2急救与护理

2.1切断中毒途径长时间接触3,4-二氯苯胺从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该病人是典型病例,这是因为患者长时间接触被3,4-二苯氯胺污染的工作服从皮肤吸收。该病人到急诊科前已经更换工作服,已经脱离中毒环境,根据血氧饱和度可给予中流量氧气吸人,以减轻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器官的缺氧性损害。

2.2有效清除毒物尽快彻底清除皮肤上未被吸收的毒物是最简单又最重要的病因治疗。虽然病人到急诊科前已脱去身上被污染的衣服,入科后仍给予仔细检查皮肤(操作者的皮肤接触3,4-二氯苯胺,皮肤可能有烧灼感,皮肤呈黄色)。用清水再次清洁皮肤,以达到彻底清除皮肤上未被吸收的毒物的目的。

2.3及早应用特效解毒药物3,4-二氯苯胺是强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中毒后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亚甲蓝是苯胺中毒特效解毒剂,可使变性的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因此,尽快用留置针开放一条静脉用药通路,按医嘱亚甲蓝1-2毫克/公斤加入50%葡萄糖20-4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缓慢静推,5-10分钟推毕,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紫维等情况。必要时6小时后可重复推注1次,直至紫绀完全消退,同时加配大剂量维生素C。

2.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对呼吸和PSO2和PaO261的监测。同时密切观察尿量、尿色、皮肤色泽以及肝肾功能的变化。

2.5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用药后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及全身症状有无好转,静推亚甲蓝时速度不可过快,过快可引起头昏、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出汗、心动过速,同时注意亚甲蓝不能皮下和肌肉注射,只能静脉注射,注射时避免将药物注入皮下以防止组织坏死。

2.6对症治疗静脉输液和加用利尿剂以促进毒物排泄,吸氧改善病人缺氧症状以及可根据病人情况应用保肝药物等。

2.7做好心理护理关心体贴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鼓励其配合治疗,做好卫生宣教,以事实教育病人在日后的工作中要严守操作规程,重视职业防护,预防中毒再发生。

参考文献

[1]应急救援>应急常识>危险化学品中毒的急救常识.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