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例高血压出血患者观察与护理体会

/ 1

52例高血压出血患者观察与护理体会

刘丽娟

刘丽娟(湖北武汉市新洲区中医院4314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7-0302-02

【关键词】脑出血观察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的动、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其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均高,由于脑出血起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因此加强对脑出血患者的观察并提倡优质护理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2008年1月—2009年10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52例,均符合脑出血的诊断推论,男18例、女34例,年龄43—78岁,治愈31例(59.6%),好转20例(38.5%),死亡1例(1.9%),总有效51例(98.1%),平均住院日20—34天,对5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

2病情观察及护理

2.1再出血及脑疝的形成

再出血及脑疝的形成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现早晚及处理是否及时得当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和病残,急性期内密切注意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并及时记录,如有恶化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使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对有燥动不安的患者,遵医嘱应用镇静剂,急情期内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头15—30度,根据病情使用气垫床,将首次翻身延后到12小时之后,可根据病情人工翻身,确保翻身过程安全。

2.2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病,开通气道,及时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对原有呼吸道疾病,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持病室卫生清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减少或谢绝探视。对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每日口腔护理两次,并观察口腔情况,对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做好气道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无意识障碍者指导性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进行预防性雾化吸入。

2.3预防压疮

定时翻身并记录,用气垫床,保持皮肤清洁,指导家属用温水擦浴,按摩骨突处及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铺平整无碎屑,同时补充足够营养,增强抵抗力。

2.4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及高血糖

及时监测电解质和血糖,发现电解质紊乱和高血糖及时纠正,高血糖加深昏迷程度及加重感染,对于轻症、清醒的患者应给予流食及半流食,昏迷患者给予鼻饲,早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汁,同时补充水份,除了注意液体量,还要注意鼻饲物剂量每次不超过200ml,温度低于40℃,间隙3—4小时,物质进入胃管速度不可过快,鼻饲前要保证胃管存于胃内。

2.5应激性溃疡合并胃出血

脑出血后由于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及胃泌素增高,使胃粘膜缺血[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和呼吸、尿量、胃管内抽液的颜色及大便的次数、色泽,观察皮肤、手指及口唇、温度变化等,严格遵医嘱定时应用脱水剂和利尿剂,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合理安排制酸剂的时间。

2.6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管破坏了正常的生理环境,做好导尿管的护理,碘伏消毒会阴部每日2次,必须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每周更换引流袋一次,每两周更换导尿管一次,切勿轻易打开尿管与引流管的接口,每周尿常规一次。

2.7便秘

脑出血急性期因活动减少出现便秘,若用力排便会导致再出血发生,因此注意补充粗纤维,多食水果、蔬菜,指导病人家属顺肠蠕动之向按摩腹部,必要时应用轻泻剂。

2.8下肢深部血栓及功能锻炼

急性期指导家属以卧床被动活动为主,病情稳定后一周行床上主动运动,活动量和时间应循序渐进。

3体会

通过细心观察病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保证了患者享受了高质量的服务,提高了病友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彭旭,葛永敏.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J],临床医学2000,20(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