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和肺心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1

慢阻肺和肺心病的护理

董爱苓

董爱苓(大庆市第四医院163712)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265-02

【摘要】目的讨论慢阻肺和肺心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遵医嘱应用抗炎、止咳、祛痰、平喘等药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关键词】慢阻肺肺心病护理

由于大多数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均有慢性咳嗽、咳痰,二者很难截然分开,故临床上将具有阻塞特征的慢支炎和肺气肿统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2006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中将其定义为: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且多与肺部对有害的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如患者只有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而无气流受限,则不能诊断为COPD,可将具有咳嗽、咳痰症状的慢性支气管炎视为COPD的高危期。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影响,近年来COPD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pulmonaryheartdisease,CPHD,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所致右心扩张、肥大或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高。冬春季节天气寒冷、气候骤变是肺心病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

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壁损伤和修复过程反复循环发生,修复过程导致气道壁结构重建,胶原含量增加及瘢痕组织形成,进而造成气腔狭窄,引起固定性气道阻塞。

肺功能和结构的不可逆改变,反复发生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体液因子和肺血管发生变化,肺血管阻力增高,肺动脉血管结构重建,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心室负荷,引起右心室代偿性肥厚、扩张、逐渐发展为慢性肺心病;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超过右心室负荷,右心失代偿、排血量下降、舒张末压增高,导致右心衰竭。

【护理措施】

1.环境和体位室内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清洁,保持合适的温湿度,温度在23~25℃、湿度50%~60%为宜。冬季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气。患者取舒适体位。

2.皮肤的护理由于右心衰竭,常致患者体液过多,双下肢水肿。因此,应观察患者下垂及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勤翻身,避免压疮的发生。

3.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加重的程度。

(2)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状况。

(3)肺性脑病的观察:除监测生命体征外,应着重观察患者的神志,如出现昼睡夜醒、精神错乱、狂躁或表情淡漠、神志恍惚等表现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抢救。

4.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抗炎、止咳、祛痰、平喘等药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5.氧疗的护理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25%~29%)氧气吸入,并向患者讲解吸氧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坚持长期氧疗。

6.呼吸肌功能锻炼其目的是使浅而快的呼吸转变为深而慢的有效呼吸.加强胸、腹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

(1)腹式呼吸:指导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平卧位。两膝半屈(或膝下垫一软枕),使腹肌放松。两手掌分别放于前胸部与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限度下降,腹肌松弛,感腹部手掌向上抬起,胸部手掌原位不动,抑制胸廓运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手掌下降,帮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气量。同时可配合缩唇式呼气法。

(2)缩唇式呼气法:指导患者呼气时腹部内陷,胸部前倾,将口唇缩小(呈吹口哨样),尽量将气呼出,以延长呼气时间,同时口腔压力增加,传至末梢气道,避免小气道过早关闭,提高肺泡有效通气量。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l:3,尽量深吸慢呼,每分钟7~8次,每次10~20分钟,每天训练2次。

7.体育锻炼根据病情制定有效的锻炼计划。锻炼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练太极拳、骑自行车、体操等。病情较重者鼓励进行床上活动。锻炼以不感觉到疲劳为宜。

8.科学、合理的安排膳食因消化液分泌减少,以及胃肠道淤血,胃肠蠕动减慢,患者食欲下降,因此,患者要少食多餐,饮食上应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清淡为主,尽量色香味俱全,从感观上刺激患者的食欲;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勿暴饮暴食;避免摄入容易引起腹胀及便秘的食物。必要时,可静脉输入营养物质。

9.心理护理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发动家庭支持系统,多方面努力以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王筱敏.内科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49-250.